[实用新型]多层火孔的燃气灶火盖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0935.X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324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7 |
发明(设计)人: | 吴谢军;张喜杰;黄雷;潘叶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帝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46 | 分类号: | F23D14/46;F23D14/8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合道英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9 | 代理人: | 廉红果;侯峰 |
地址: | 5284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孔 上盖 下盖 燃气灶 火盖 缓冲腔 本实用新型 多层 连通 尺寸一致性 生产成本低 自动化生产 热效率 不良现象 多层设计 混合燃气 空隙形成 热量传递 热量损失 生产效率 钣金材料 钣金冲压 分火器 冲压 外部 回火 炉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火孔的燃气灶火盖,该燃气灶火盖包括由钣金冲压而成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设置于所述上盖内,所述下盖和上盖之间设置有空隙并且所述空隙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上盖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外部与第一缓冲腔的若干个第一火孔,所述下盖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外部与第一缓冲腔的若干个第二火孔。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自动化生产,生产效率高,尺寸一致性好,生产成本低,且上盖和下盖均采用钣金材料冲压制成,使该燃气灶火盖与分火器或炉头接触面积小,热量传递少,即相应的热量损失少,有利于热效率提升,而火孔的多层设计,可减缓混合燃气流速,防止离焰或者回火等不良现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层火孔的燃气灶火盖。
背景技术
燃气灶经过快速发展,目前行业已经进入成熟期,燃气灶产品开始向标准化设计、自动化生产、低污染等方向发展,产品开发过程中企业特别重视产品的生产成本、生产效率、可自动化生产程度以及产品生产和使用的环保性。
随着燃气灶能效等级标准的实施,产品热效率也成为了企业及用户的关注点,为提升热效率,首先得考虑减少热量损失,需通过设计,尽量减少燃烧过程中向产品自身的热量传递损失。
火盖作为燃气灶的关键零部件之一,它直接影响着产品的性能、成本等关键指标,目前主要采用铜材质,经过锻压、车加工、钻孔、喷漆等工序完成,自动化程度不高且成本较贵,生产效率偏低。而且铜导热系数高,产品使用过程中将大量热量传递至相配合的其它配件,导致燃气灶热效率偏低及产品温升偏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热量传递损失且生产效率高、自动化生产程度高的多层火孔燃气灶火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层火孔的燃气灶火盖,该燃气灶火盖包括由钣金冲压而成的上盖和下盖,所述下盖设置于所述上盖内,所述下盖和上盖之间设置有空隙并且所述空隙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上盖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外部与第一缓冲腔的若干个第一火孔,所述下盖上开设有用于连通外部与第一缓冲腔的若干个第二火孔。
优选地,还包括装饰盖,所述装饰盖设置于所述上盖的顶部,所述装饰盖的下表面与所述上盖的上表面之间设置有间隙并且所述间隙形成稳焰腔,所述上盖的顶部开设有用于连通稳焰腔和第一缓冲腔的若干个稳焰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火孔与所述第二火孔一一对应并且所述第二火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火孔的孔径。
优选地,还包括至少一个中盖,所述中盖设置于所述上盖和下盖之间,所述上盖与中盖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一缓冲腔,所述中盖与下盖之间的空隙形成第二缓冲腔,所述中盖开设有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缓冲腔与第二缓冲腔的若干个第三火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火孔、第二火孔及第三火孔一一对应并且所述第二火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火孔的孔径,所述第三火孔的孔径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火孔的孔径。
优选地,所述第一火孔、第二火孔和第三火孔分别设置为圆形孔或条形孔。
优选地,所述上盖的圆周方向还设置有用于连通外部与所述第一缓冲腔的若干个稳焰孔。
优选地,所述稳焰孔位于所述第一火孔的上侧或下侧。
优选地,所述上盖、下盖和中盖通过焊接或铆接方式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帝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华帝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09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能罩、燃烧器及其燃气灶
- 下一篇:燃烧装置及聚能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