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综合布线卡槽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1517.2 | 申请日: | 2018-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01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18 |
发明(设计)人: | 涂家勇;刘卫华;李华中;沈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光谷技术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3/04 | 分类号: | H02G3/04 |
代理公司: | 武汉蓝宝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42 | 代理人: | 廉海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上夹板 下夹板 卡槽装置 综合布线 上半圆 下半圆 均匀间隔设置 本实用新型 可拆卸连接 锁紧机构 销轴铰接 穿线孔 卡槽板 线排布 槽板 叠层 锁紧 匹配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布线卡槽装置,包括多个从下至上叠层设置的卡槽板,每个所述卡槽板包括相互对应的下夹板和上夹板,每个所述下夹板位于对应的所述上夹板的下方,每个所述下夹板和对应的所述上夹板的一侧通过销轴铰接,每个所述下夹板和对应的所述上夹板的另一侧通过锁紧机构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下夹板与对应的所述上夹板上分别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相互匹配的下半圆孔和上半圆孔,每对所述下半圆孔和所述上半圆孔配合形成穿线孔。有益效果:能够使线排布的井然有序,且打开和锁紧的操作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综合布线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综合布线卡槽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在楼房或工厂的施工作业中,布线作业越来越复杂且重要,尤其涉及综合布线的场合,其复杂性和重要性就更加明显。如果线都杂乱无章,一旦出现线路故障,很难排查检修,即使是请来专业技术人员,也费时费力,难以在短时间内准确查找线路故障的源头,难以快速恢复线路的正常工作,现有的综合布线卡槽,虽然能将线有序排放,但是也不易打开,线很难从中拿出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综合布线卡槽装置,能够使线排布的井然有序,且打开和锁紧的操作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综合布线卡槽装置,包括多个从下至上叠层设置的卡槽板,每个所述卡槽板包括相互对应的下夹板和上夹板,每个所述下夹板位于对应的所述上夹板的下方,每个所述下夹板和对应的所述上夹板的一侧通过销轴铰接,每个所述下夹板和对应的所述上夹板的另一侧通过锁紧机构可拆卸连接,每个所述下夹板与对应的所述上夹板上分别设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且相互匹配的下半圆孔和上半圆孔,每对所述下半圆孔和所述上半圆孔配合形成穿线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够使线排布的井然有序,且打开和锁紧的操作简单。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锁紧机构包括上夹板槽、下夹板槽、锁紧杆和弹簧,所述上夹板槽位于所述上夹板底部的一侧,所述下夹板槽位于所述下夹板顶部的一侧,所述下夹板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竖直槽和水平槽,所述竖直槽的顶端一侧设有下夹板槽斜面,所述锁紧杆包括水平杆、竖直杆和斜面杆,所述竖直杆的顶端与所述水平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竖直杆的底端与所述斜面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面杆底部设有与所述下夹板槽斜面相匹配的斜面杆斜面,所述水平杆和所述竖直杆均从上夹板槽内伸出,所述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夹板槽的内侧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竖直杆的一侧,所述锁紧杆可在所述上夹板槽内沿所述水平杆的长度方向移动,所述斜面杆可伸入所述水平槽内。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上夹板和下夹板相互靠近时,斜面杆底部的斜面杆斜面首先与下夹板槽斜面接触,使得锁紧杆向上夹板槽内部方向移动,上夹板和下夹板继续相互靠近时,斜面杆和竖直杆继续沿竖直槽向下移动,当斜面杆位于水平槽的竖直高度位置时,在弹簧的作用力下,斜面杆伸入水平槽内,将上夹板和下夹板锁死;按压水平杆时,斜面杆退出水平槽外,旋转上夹板使上夹板和下夹板相互远离,即可解除锁紧。
进一步,每两个相邻的卡槽板之间通过竖直定位销定位连接。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得每两个相邻的卡槽板之间定位连接。
进一步,每个所述上夹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水平定位销,每个所述上夹板的另一侧开设有与所述水平定位销相匹配的销孔。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叠层设置的卡槽板形成一列,使得相邻的两列之间通过水平定位销和销孔定位连接,增加综合布线卡槽装置的长度。
进一步,每个所述上夹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多个沿其长度方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标签板,每个所述标签板与每个所述穿线孔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标签板位于每个对应的所述穿线孔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光谷技术股份公司,未经光谷技术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1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