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木炭烧烤炉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2284.8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9269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何志谦;周泳新;周文;尹晓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德潜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7J37/06 | 分类号: | A47J37/06;A47J37/07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瑞 |
地址: | 528311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风道 连通 进风口 内风道 内壳 炭盆 木炭烧烤炉 木炭 收容腔 侧壁 木炭燃烧 燃烧效率 容置腔 内壁 外壁 收容 本实用新型 散发 出风口 热循环 有效地 碳盆 加热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木炭烧烤炉,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外壳、具有容置腔的内壳及具有木炭室的炭盆。外壳的侧壁开设有与收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内壳收容并固定于收容腔内。外壳的内壁与外壳的外壁之间形成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的外风道。内壳的侧壁开设有与外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炭盆收容并固定于容置腔内。炭盆的外壁与内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与第二进风口连通的内风道。炭盆的侧壁开设有与木炭室连通的出风口。木炭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会散发至外风道及内风道中,以使流经外风道及内风道的气流被加热。同时气流会将木炭燃烧并散发至外风道及内风道中的热量再次带回碳盆,形成热循环,有效地避免了热量浪费,大大提高了木炭的燃烧效率。因此,上述木炭烧烤炉的燃烧效率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烧烤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木炭烧烤炉。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丰富,烧烤已成为人们休闲、游玩时的一种美食选择。而制作烧烤的炊具通常以木炭烧烤炉为主。木炭烧烤炉的助燃方式一般是通过自然空气对流的方式来为木炭提供空气或氧气以使木炭燃烧。然而这种助燃方式由于供氧不足而存在木炭点燃困难、燃烧不充分等问题。为了解决上述助燃方式供氧不足的问题,传统的木炭烧烤炉增加了空气供给装置,并将空气供给装置产生的气流直接通过木炭室的底部引入木炭室。
但是这种助燃的方式,直接用自然风吹木炭,使得外面的低能量风直接被吹进来木炭室内,会导致一部分热量的流失,使得木炭烧烤炉的能量损耗较大。而且直接用冷风吹木炭,降低了木炭燃烧的温度,使得木炭的燃烧效率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的木炭烧烤炉燃烧效率不高的问题,提供一种燃烧效率高的木炭烧烤炉。
一种木炭烧烤炉,包括,
具有收容腔的外壳,所述外壳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进风口;
具有容置腔的内壳,收容并固定于所述收容腔内,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内壳的外壁之间形成与第一进风口连通的外风道,所述内壳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外风道连通的第二进风口;及
具有木炭室的炭盆,收容并固定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炭盆的外壁与所述内壳的内壁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的内风道,所述炭盆的侧壁开设有与所述木炭室连通的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风口为多个。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错开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固定框及收容于所述外风道的导风件,所述固定框的框边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边缘固定连接,所述导风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固定框相对的两个框边固定连接,所述导风件的两端沿所述外风道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风件呈V形板状结构,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导风部,所述两个导风部沿所述外风道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夹持于所述外壳的内壁与所述内壳的外壁之间,且所述挡板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挡板呈V形结构,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挡风部,所述两个挡风部沿所述外风道的方向延伸。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对齐,所述木炭烧烤炉还包括导风组件,所述导风组件包括固定框及导风件,所述导风件为两端开口的中空筒状结构,以使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二进风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包括风机,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边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吹风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外壳上的控制面板,所述控制面板具有控制旋钮,所述控制旋钮与所述风机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德潜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德潜龙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22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