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地面堆载影响既有地铁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3254.9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027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4 |
发明(设计)人: | 魏纲;齐永洁;张鑫海;王辰;王新;董北北;黄时雨;苏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城市学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1N3/08;G01N1/28;G01N1/36;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张羽振 |
地址: | 310015***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体框架结构 钢板 加载装置 矩形连接 反力梁 移动式 钢管 室内模型试验装置 移动式千斤顶 本实用新型 地铁隧道 水平滑道 隧道模型 顶力 堆载 隔间 架设 抽屉式箱 快速更换 设计结构 试验操作 土体表面 左右两侧 抽屉式 底边处 模型箱 前后面 平行 侧面 进度 试验 | ||
1.一种地面堆载影响既有地铁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加载装置、主体框架结构、抽屉式箱盒结构(12)和隧道模型(17);
主体框架结构包括钢板(7)、矩形连接钢管(22)和水平滑道(9),主体框架结构的侧面和底部由钢板(7)围成,左右两侧的钢板(7)之间前后面各架设矩形连接钢管(22),上下的矩形连接钢管(22)之间形成空心的隔间,隔间的两侧底边处设置水平滑道(9);
加载装置包括移动式反力梁(1)、移动式千斤顶(2)和顶力架(3),移动式反力梁(1)平行架设在钢板(7)顶部,移动式千斤顶(2)设置在移动式反力梁(1)底部;顶力架(3)安装在土体表面,一端紧贴试验土体,另一端与移动式千斤顶(2)连接;
矩形连接钢管(22)间的隔间内安装有抽屉式箱盒结构(12),抽屉式箱盒结构(12)架设在水平滑道(9)上;抽屉式箱盒结构(12)侧面由钢板(7)围成,底部四角位置设置斜向固定钢板(8),左右侧面的钢板(7)底部均安装水平滑道(9),形成上下空心的抽屉式结构;前后侧面的钢板(7)底部靠近斜向固定钢板(8)的位置均设置槽口(10),槽口(10)内安装隔层钢板(13);
隧道模型(17)埋设在第二或第三层抽屉式箱盒结构(12)的土体中;隧道模型(17)为中空结构,隧道模型(17)的管片(18)外壁设置土压力盒(20),管片(18)内壁设置位移传感器(19),管片(18)外壁底部轴线上设置应变片(21),土压力盒(20)、位移传感器(19)和应变片(21)在隧道模型(17)上均按照中间密两边疏的对称结构进行布置;土体表面和第一层抽屉式箱盒结构(12)的土体中沿着隧道模型(17)方向和与隧道模型(17)垂直的方向布置十字型的土体测量点位(2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堆载影响既有地铁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式反力梁(1)和移动式千斤顶(2)连接端均设置滑移装置,移动式反力梁(1)沿着两侧的钢板(7)水平滑动,移动式千斤顶(2)在移动式反力梁(1)上滑动;所述顶力架(3)由上加载板(4)、下加载板(5)以及传力柱(6)构成,传力柱(6)上下端分别与加载板连接并位于四个角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堆载影响既有地铁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滑道(9)固定在左右侧面的钢板(7)上,水平滑道(9)由水平凹槽和滚珠组成,表面涂抹有机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堆载影响既有地铁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钢板(13)的插入端和拔出端两侧,即隔层钢板(13)的四个角上均平行设置预留小孔(14),预留小孔(14)内绑扎钢绞线(15);隔层钢板(13)插入端设计为刀口状,且表面涂抹有机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堆载影响既有地铁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10)宽度与隔层钢板(13)宽度相同,槽口(10)厚度略大于隔层钢板(13)厚度,槽口(10)环向设置橡胶套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堆载影响既有地铁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式箱盒结构(12)前侧的钢板(7)上设有引线孔(11)作为预埋管线的通道,引线孔(11)四周设置橡胶套圈;抽屉式箱盒结构(12)前后侧面的钢板(7)中心位置均设置拉钩(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面堆载影响既有地铁隧道的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模型(17)由位于同一圆心的双层薄壁空心管组成,两薄壁空心管之间空隙由环氧树脂填筑;单环隧道模型(17)切割成管片(18),管片(18)之间由铝线连接,管片(18)环与环之间由铝线贯穿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3254.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溶解氧-固氧配套装置
- 下一篇:土壤紧实测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