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喷淋散射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3286.9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26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陆继东;李晓静;董美蓉;刘经;张忠培;冯哲愚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50;B01D53/9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李斌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射 喷淋 整流孔板 鼓泡 下仓 本实用新型 圆筒形塔体 隔离挡板 上升烟道 脱硫 出口烟道 浆液液面 密封连接 内部设置 双向入口 脱硫浆液 脱硫能力 烟道入口 喷嘴 出管口 除雾器 管密封 浆液池 喷淋管 烟道 上仓 伸入 下端 烟气 开口 外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喷淋散射塔装置,包括:出口烟道、除雾器和圆筒形塔体,所述圆筒形塔体的内部包括上仓、喷淋中仓、鼓泡下仓、以及底部的浆液池;喷淋中仓的外围设置双向入口烟道,内部设置上升烟道、喷淋管和喷嘴,在喷淋中仓发生初次脱硫;所述鼓泡下仓设置若干散射管;所述鼓泡下仓与喷淋中仓之间设置下隔离挡板,所述下隔离挡板上开设所述上升烟道、若干散射管相应的开口,并与之密封连接;所述若干散射管的下端出管口伸入浆液,且与浆液液面之间设置整流孔板,所述整流孔板与散射管密封连接,在整流孔板上方发生二次脱硫。本实用新型喷淋散射塔装置的双向烟道入口结构以及整流孔板设计,共同作用强化了脱硫浆液对烟气的脱硫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废气处理的装置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喷淋散射塔装置。
背景技术
煤炭是重要的燃料,在我国能源消耗中仍占绝对比重。然而燃煤过程会释放大量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颗粒物和挥发性有机物 (VOCs)等。为了缓解环境污染,环保规定要求全国燃煤电厂在2020年前达到超低排放标准,即在基准含氧量为6%条件下,燃煤电厂标态干烟气中颗粒物、 SO2和NOx排放浓度不高于10、35和50mg/Nm3。
现有喷淋散射塔主要采用单烟道入口,单烟道入口烟气流速大,喷淋散射塔喷淋中仓需要一定的高度才能有保证烟气停留时间足够长以达到脱硫效果。现有喷淋散射塔的散射方式包括散射管管壁开孔和在散射管底部增设散射盘。散射管管壁开孔的散射装置存在散射管插入深度太大造成系统阻力大,散射管插入深度不够容易形成“烟气走廊”导致脱硫除尘效率低等问题。散射盘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该问题,但在烟气流速过大时仍然存在气泡分布不均等不利于传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喷淋散射塔装置,采用双向烟道入口,降低烟气水平方向的流速,提高烟气的初步脱硫效率,并且对散射管设计了整流孔板,使脱硫后的烟气破碎为细小的气泡并均匀分布,强化脱硫浆液对烟气的脱硫能力。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喷淋散射塔装置,包括出口烟道1和圆筒形塔体3,以出口烟道1所在为上端,在所述出口烟道1和圆筒形塔体3之间设置除雾器2,且三者固定连接;所述圆筒形塔体3的内部包括上仓23、喷淋中仓15、鼓泡下仓16、以及底部的浆液池17;所述喷淋中仓15与上仓和鼓泡下仓之间分别设置上隔离挡板22和下隔离挡板18,且这两个挡板与圆筒形塔体3周围密封连接;所述圆筒形塔体3在喷淋中仓15外围上部设置两个相向水平布置的第一入口烟道6a和第二入口烟道6b,在喷淋中仓15内部设置喷淋管4、喷嘴5、以及同轴向且位于中心的上升烟道7;所述上隔离挡板22和下隔离挡板18与上升烟道7密封连接并开设相应的开口;所述鼓泡下仓16设置若干散射管,且每个散射管的上端入管口与所述下隔离挡板18密封连接,并在下隔离挡板18上开设与每个散射管相应的开口,所述每个散射管的下端出管口伸入浆液池17;所述浆液池17的外围设置脱硫浆液入口14、产物出口13以及循环管出口19,且在所述脱硫浆液入口和产物出口之间的水平位置设置一个氧化风机网管11,所述氧化风机网管用于投入空气作为氧化剂;所述循环管出口19连接圆筒形塔体3外的循环管21,所述循环管21经过循环泵9并连接到喷淋中仓15外围设置的循环管入口20,喷淋中仓15内的循环管入口20连接水平的喷淋管4,所述喷淋管4的水平位置高于两个入口烟道,并在所述喷淋管4上设置若干喷嘴5;
所述喷嘴5用于喷出经循环管传输的脱硫浆液液滴,所述脱硫浆液液滴与两个入口烟道通入的烟气混合,初步脱除二氧化硫;经过喷淋的脱硫浆液初步处理过的烟气从散射管流出并流入所述浆液池,进行二次脱除二氧化硫,经过两次脱硫处理的烟气经过上升烟道7进入上仓23,然后通过除雾器2从出口烟道1排出圆筒形塔体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328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二氧化硫气体吸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烟气脱硫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