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缆式排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45766.9 | 申请日: | 2018-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336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天镭;谢飒;秦婧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10 | 分类号: | E02D3/10;E03F1/00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张克勤 |
地址: | 7300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水管 排渗管 竖向 排渗系统 尾矿库 连接孔 坝体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 竖向钢管 浸润线 上开孔 尾矿坝 连通 渗水 建设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缆式排渗系统,属于尾矿库排渗领域,以解决尾矿库排渗困难的问题。包括竖向排渗管,还包括横向导水管,所述横向导水管位于尾矿库的底部,横向导水管上间隔设有多个竖向排渗管,横向导水管上设有横竖导水管连接孔,横向导水管和竖向排渗管通过横竖导水管连接孔连通。在尾矿坝建设期内,直接建设库内排渗系统,采用在库内布置竖向排渗管,采用竖向钢管上开孔,将竖向排渗管中渗水,经库底的横向导水管排至库外,以降低库内浸润线以保证坝体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尾矿库排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缆式排渗系统。
背景技术
根据我国尾矿堆积坝实际发生事故的资料统计分析,坝体渗透破坏事故位居于各种事故发生的原因及其概率的前列。尾矿堆积坝本身是一种散粒体堆筑的水工构筑物,在运行过程中上游存在高势能水位,坝体形成了复杂的渗流场。在渗流作用下,当实际水力梯度达到或超过临界水力梯度时,坝体便发生渗透变形和破坏,甚至导致溃坝,同时浸润线还直接影响坝体的静力和动力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缆式排渗系统,以解决尾矿库排渗困难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一种缆式排渗系统,包括竖向排渗管,还包括横向导水管,所述横向导水管位于尾矿库的底部,横向导水管上间隔设有多个竖向排渗管,横向导水管上设有横竖导水管连接孔,横向导水管和竖向排渗管通过横竖导水管连接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横向导水管上设有多个支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横向导水管上间隔50-100m设置一个竖向排渗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竖向排渗管由竖向排渗管内管和排渗管外管套装组成,竖向排渗管内管和排渗管外管上均设有位置对应的渗水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渗水孔沿竖向排渗管内管和排渗管外管纵向交错均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竖向排渗管内管和排渗管外管的半径相差30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尾矿库的底部设有锚固平台,竖向排渗管通过缆绳固定在锚固平台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竖向排渗管上设有吊钩。
在尾矿坝建设期内,直接建设库内排渗系统,采用在库内布置竖向排渗管,采用竖向钢管上开孔,将竖向排渗管中渗水,经库底的横向导水管排至库外,以降低库内浸润线以保证坝体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缆式排渗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图2为一种缆式排渗系统中竖向排渗管的结构图;
图3为一种缆式排渗系统中竖向排渗管的固定连接图;
图4为一种缆式排渗系统中竖向排渗钢套管的剖面图;
图5为一种缆式排渗系统中竖向排渗钢套管的开孔示意图。
图中:1-竖向排渗管内管;2-内管管壁;3-内层土工布层;4-反滤层;5-排渗管外管;6-外层土工布层;7-基座;8-法兰;9-竖向排渗管;10-横向导水管;11-尾矿库;12-尾矿坝;13-渗水孔;14-吊钩;15-缆绳;16-锚固平台;17-横竖导水管连接孔;101-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兰州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457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护效果的打夯机
- 下一篇:一种框架式排渗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