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0995.8 | 申请日: | 2018-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82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周俊杰;张子盛;赖智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5/00 | 分类号: | G01M15/00;G01L19/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胡海国 |
地址: | 545007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油管道 油压测试装置 油空腔 转接 输气管 本实用新型 油压传感器 高压机油 发动机 连通 油压 控制阀门 清洁成本 依次连通 托盘 飞溅 油污 阀门 缸体 辊道 台架 通断 线束 耗时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所述油压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输油管道、第二输油管道、转接块以及油压传感器,所述转接块内形成有容油空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所述第二输油管道及所述容油空腔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与发动机的缸体连通,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转接块上并用于测量所述容油空腔内的油压,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输气管通断的阀门。本实用新型能在第一输油管道和第二输油管道分开时有效避免高压机油飞溅出来,保护冷试站的冷试台架、线束、托盘及辊道不受油污,降低清洁成本,并且通过控制阀门的方式来实现高压机油的自动回吹,耗时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冷试是发动机装配线用于检测发动机缺陷的方法,油压测试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冷试时,发动机预先装好冷试线束以及快插公头后进入冷试站,快插公头在气缸的推动下与油压测试装置中的快插母头对接,以使发动机的缸体的主油道与油压测试装置中油压测试腔的连通,然后驱动发动机至一定转速,机油迅速进入油压测试腔,通过测量油压测试腔内的油压值来判断发动机是否存在相关缺陷。
目前,在冷试完成后,使快插母头后退与快插公头快速分开,并在下个工位手动回吹快插公头内部的高压机油,再从发动机上拆下快插公头。但是,冷试后下个工位的节拍较为紧张,而手动回吹高压机油的方式耗时较长,不利于下个工位的正常生产,且生产效率低。冷试完成后,快插母头与快插公头快速分开的瞬间,高压机油会飞溅出来,严重影响冷试站的冷试台架、线束、托盘及辊道的清洁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做清洁工作,且劳动强度大。另外,冷试线束沾油后易腐蚀损坏,不仅备件损耗大,而且会影响冷试的稳定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旨在解决现有发动机冷试完成后手动回吹机油的方式耗时长及发生机油飞溅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发动机冷试的油压测试装置包括第一输油管道、第二输油管道、转接块以及油压传感器,所述转接块内形成有容油空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所述第二输油管道及所述容油空腔依次连通,且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与发动机的缸体连通,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在所述转接块上并用于测量所述容油空腔内的油压,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的输气管,所述输气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所述输气管通断的阀门。
优选地,所述第二输油管道通过连接管与所述容油空腔连通,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气管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转接块的两侧,且所述连接管与所述输气管同轴设置。
优选地,所述转接块上连接所述输气管的一侧设置有倾斜面,所述油压传感器安装于所述倾斜面。
优选地,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安装座,所述连接管固定在所述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集油斗,所述集油斗与所述安装座连接,所述集油斗位于所述第二输油管道的下方,且所述集油斗的上方呈敞口设置。
优选地,所述集油斗由底板、竖板和两个侧板合围形成,两个所述侧板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底板的两侧,所述竖板安装在所述底板的第一端,底板的第一端靠近所述安装座设置,所述底板的第二端沿背离所述安装座的方向延伸,所述底板呈倾斜布置,所述底板的第一端的高度低于所述底板的第二端的高度。
优选地,所述底板上开设有出油孔,所述出油孔位于靠近所述底板的第一端的位置,所述油压测试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出油孔连通的出油管。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油管道为快插公头,所述第二输油管道为快插母头。
优选地,所述快插母头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快插公头与其中一个所述快插母头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门为电磁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099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