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封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4354.X | 申请日: | 2018-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73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黄河;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庆余堂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力量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504 | 代理人: | 毛雨田 |
地址: | 516000 广东省惠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拉线 固定盒 垫板 锚具 通孔 封锚装置 活动连接 钢绞线 固定浆 横梁 本实用新型 固定盒盖 活动穿过 活动盖合 拉线连接 穿设 封锚 空腔 外部 凝固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封锚装置,包括:固定盒、钢绞线、第一拉线、第二拉线、锚具和垫板,垫板的一面与横梁连接,另一面与锚具连接,垫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锚具上开设有第二通孔,钢绞线穿设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内,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的一端均设置于锚具与垫板之间,固定盒上开设有第三通孔,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均活动穿过第三通孔,第一拉线与第二拉线活动连接,固定盒与横梁活动连接,固定盒内开设有空腔,空腔放置固定浆,且固定盒活动盖合锚具和垫板,当固定盒盖合于锚具和垫板的外部时,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穿过第三通孔,通过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连接,使得固定盒能固定于锚具和垫板的外部。当固定浆凝固后,再把固定盒拆下来,封锚完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加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封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筑物的需求日益增多,且建筑物的用途越来越广泛,例如,建筑物用来作为办公楼、用来居住或者用来作为公共场所。通过对很多民用的闲置的建筑物进行改造,既节约了成本,也实现了闲置建筑物的合理利用,可谓一举两得。但很多民用建筑,楼面活荷载设计标准值普遍为2000牛每平方米。部分特殊用途的房间活荷载设计标准值也不超过3500牛每平方米或5000牛每平方米,于是需要对楼面进行加固。
现有的对楼面加固方法根据梁和板主要分为:对梁加固补强主要采用加大截面法、粘贴钢板法;对板加固补强主要采用粘贴碳纤维法。
加大截面法加固楼面梁需要剔除梁表面的装饰层和抹灰层,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基面,并对混凝土基面进行凿毛。然后在相应位置植入新加钢筋,绑扎钢筋后,支模板进行浇筑。这种方法施工困难,工期长,噪音大,灰尘大,有大量湿作业。
粘贴钢板法加固梁也需要剔除梁表面的装饰抹灰层,并在相应位置进行打磨处理。这种加固方法也存在工期长,表观破坏大,灰尘大等缺点。并且根据《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粘贴钢板法不适用于承载能力提高40%以上的构件。
粘贴碳纤维法加固楼板法除了需要大面积打磨基面以外,碳布的高强度和混凝土的低强度不匹配,碳布的强度不能充分发挥,按照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加固,会使得楼板实际承载力偏于不安全。
在加固楼板的各种方法中,经常需要用到锚具进行固定,但是常用锚具固定楼板加固装置后长外露于空气中,容易生锈,进而影响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封锚装置,包括:固定盒、钢绞线、第一拉线、第二拉线、锚具和垫板;
所述垫板用于与横梁连接,所述垫板远离所述横梁的一面与所述锚具连接,所述垫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锚具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钢绞线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一拉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锚具和所述垫板之间,所述第二拉线的一端设置于所述锚具与所述垫板之间;
所述固定盒上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拉线和所述第二拉线均活动穿过所述第三通孔,且所述第一拉线与所述第二拉线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盒与所述横梁活动连接,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对应设置,所述固定盒内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用于放置固定浆,且所述固定盒活动盖合所述锚具和所述垫板。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为不锈钢板。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盒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盒的截面形状为圆形。
进一步地,所述钢绞线为无粘结钢绞线。
进一步地,所述锚具为单孔锚。
进一步地,所述垫板的截面形状为矩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拉线为铁丝。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拉线为铁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庆余堂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庆余堂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435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