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同步处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与脱硫废水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5496.8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94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慧;李湧;安胜利;张润伟;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B01D47/06;C02F10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胡建文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喷淋管 脱硫废水 烟道 燃煤电厂 同步处理 细颗粒物 本实用新型 供应机构 穿出 喷淋 喷头 多通连接头 空气预热器 烟道横截面 负面影响 锅炉尾部 除尘器 节点处 连通 架设 团聚 电厂 重复 施工 改造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同步处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与脱硫废水的系统,包括位于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与除尘器之间的烟道以及布置于烟道内的多根喷淋管,各喷淋管交织形成沿烟道横截面架设在烟道内的网状喷淋框架,网状喷淋框架的每个节点处设置一多通连接头以连通对应的各喷淋管,各喷淋管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喷头,其中一部分喷淋管穿出烟道且连接有脱硫废水供应机构,另有部分喷淋管穿出烟道且连接有团聚液供应机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同步处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与脱硫废水的系统,可以同步处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和脱硫废水,从而避免电厂分批改造、重复施工造成的负面影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燃煤电厂污染物超低排放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步处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与脱硫废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主体能源,截至2016年底全国火电装机总量已达到10.5亿千瓦,占电力装机总量的63.6%,而且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以燃煤发电为主的电力供应格局不会发生改变。然而燃煤电厂排放的烟气是我国大气中各类污染物的重要排放源,超半数的 SO2、NOx及可吸入性颗粒物来源于燃煤电厂,此外电厂产生的各类废水,如脱硫废水等的达标处理问题仍然较为突出。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近年来燃煤电厂的环境问题备受关注,在我国节能减排的大背景下,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以限制和规范燃煤电厂的排污行为,针对燃煤电厂的排污标准也日趋严格,其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降低燃煤电厂污染物尤其是可吸入性颗粒物、SO2、NOx、废水等的排放量,最终实现烟气超低排放和废水零排放。
燃煤电厂排放的污染物中可吸入性颗粒物(即细颗粒物)和脱硫废水是较难处理的两类,其中细颗粒物因粒径较小、难荷电、难润湿等特点很难通过传统的静电除尘、布袋除尘等手段去除完全,其烟气排放口的浓度仍可达30mg/m3,远高于10mg/m3的超低排放标准;而脱硫废水经传统的三联箱工艺处理后其盐分、悬浮颗粒物、硬度含量等依然较高,几无回用价值,现已禁止直接排放。
2017年最新颁布实施的《火电厂污染防治可行技术指南》中明确指出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超低排放和脱硫废水零排放的必要性。对于已建成的燃煤电厂,其烟气细颗粒物的超低排放改造主要通过对原有除尘设备进行升级实现,资金投入较大、工期较长且相关锅炉必须停产,对电厂的正常运行影响较大。近年来出现的细颗粒物团聚强化除尘技术则不存在这方面问题,且处理后的烟气颗粒物浓度优于国家标准,已达到5mg/m3以下。而脱硫废水的零排放主要是借助蒸发的手段,把经过前处理后去除主要污染物的脱硫废水进行蒸发结晶,水变成蒸汽排放或回用,盐分变成固体结晶回收或售卖,蒸发的工艺不同脱硫废水零排放的效果亦不同,其中利用电厂烟气废热进行脱硫废水蒸发的烟道蒸发技术是目前公认的最节能的脱硫废水零排放措施。但对于已建成的燃煤电厂,其细颗粒物的超低排放和脱硫废水的零排放改造存在重复施工的问题,如何通过一种手段在较短工期内同步实现细颗粒物和脱硫废水的超低排放及零排放也是目前研究和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处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与脱硫废水的系统,至少可解决现有技术的部分缺陷。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一种同步处理燃煤电厂细颗粒物与脱硫废水的系统,包括位于锅炉尾部空气预热器与除尘器之间的烟道,还包括布置于所述烟道内的多根喷淋管,各所述喷淋管交织形成沿所述烟道横截面架设在所述烟道内的网状喷淋框架,所述网状喷淋框架的每个节点处设置一多通连接头以连通对应的各喷淋管,各所述喷淋管上均设有至少一个喷头,其中一部分所述喷淋管穿出所述烟道且连接有脱硫废水供应机构,另有部分所述喷淋管穿出所述烟道且连接有团聚液供应机构。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喷淋管交汇连接于所述烟道的中轴线位置处。
作为实施例之一,各所述喷淋管上的喷头数量均相同,且安装位置均对应,在交汇点与烟道壁之间形成多圈喷头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天空蓝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549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