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动力自流式MBR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69883.9 | 申请日: | 2018-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16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31 |
发明(设计)人: | 周绸缪;吴哲锋;冯华军;陈锋涛;苏新科;余晓琴;梁禹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利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2 | 分类号: | C02F3/12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4 | 代理人: | 黄平英 |
地址: | 3175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膜组件 膜壳 膜分离系统 反应池 集水管 产水 本实用新型 产水口 微动力 自流式 膜管 自流 水位 下半部侧壁 顶部开口 负压抽吸 曝气装置 竖向设置 液位压差 进水口 膜过滤 自吸泵 过滤 污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动力自流式MBR设备,包括反应池,还包括设于所述反应池内的膜分离系统和位于膜分离系统下方的曝气装置,所述膜分离系统包括若干个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膜壳和位于膜壳内且竖向设置的若干个膜管,所述膜管的顶部开口为进水口,所述膜壳的下半部侧壁上开设产水口,产水口连接产水集水管,所述产水集水管位于膜组件下方。污水从膜组件顶部进入膜组件内,膜过滤后的水从膜壳内自流进入产水集水管内,通过液位压差自流实现,无需自吸泵负压抽吸。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当反应池内水位低于膜组件内水位时,膜组件内的过滤照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动力自流式 MBR设备。
背景技术
对中国农村面积大,污染源分散,资金投入不足等状况,较适宜的污水处理技术是一次性投入低、占地面积小、运行稳定、操作简单、可长期使用、实用性较高的污水处理技术。
MBR又称为膜生物反应器,是一种由活性污泥法与膜分离技术相结合的新型水处理技术。例如,公告号为CN 103613195B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体化MBR膜生物反应器,用挡板结构分为缺氧区和好氧区,缺氧区悬挂碳纤维填料,好氧区放置曝气装置和膜组件;其中缺氧区和好氧区的体积比例为1:3。公告号为CN 204111414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河道废水循环处理MBR装置,包括进水处的缺氧区、MBR单元,MBR 单元由活性污泥生长的膜组件组成,膜组件下方设有微孔曝气器,缺氧区自流进入MBR单元,MBR单元系统由活性污泥和膜组件组成,膜组件为能抽拉式膜片或平板膜结构,MBR单元与好氧区连接,从好氧区设有连接至缺氧区的回流管。
当前MBR的应用瓶颈主要有两个方面:高能耗和易污堵。尤其是在农村污水的应用领域,高能耗是该技术推广的最大障碍,而易污堵则大大增加了后期的运维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低能耗,耐污堵,易清洗恢复的新型微动力自流式MBR设备。
一种微动力自流式MBR设备,包括反应池,还包括设于所述反应池内的膜分离系统和位于膜分离系统下方的曝气装置,所述膜分离系统包括若干个膜组件,所述膜组件包括膜壳和位于膜壳内且竖向设置的若干个膜管,所述膜管的顶部开口为进水口,所述膜壳的下半部侧壁上开设产水口,产水口连接产水集水管,所述产水集水管位于膜组件下方。
污水从膜组件顶部进入膜组件内,膜过滤后的水从膜壳内自流进入产水集水管内,通过液位压差自流实现,无需自吸泵负压抽吸。同时,本实用新型的装置中当反应池内水位低于膜组件内水位时,膜组件内的过滤照常进行。
优选地,所述膜组件的高度与反应池的池体高度比为1:1.5-1:4;膜分离系统与反应池的体积比为1:1.5-1: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膜组件高度是指膜壳和膜管的整体高度。
所述膜组件中的膜元件数量依据两者之间的体积比确定,优选地,单个膜组件内膜管布置方式为圆形阵列或矩形阵列;单个膜组件内膜管总体积与膜壳内腔体体积比为1:1.2-1:3。
优选地,所述膜管为单管式或多通道式,每根膜管通道内通道总截面积与膜管截面积的比值为1:1-1:4。进一步地,每根管式膜内通道数为1-40。
优选地,所述产水集水管位于距离膜组件最低点下方0.1-0.3倍膜组件高度处。更好的实现产水自流实现。
优选地,产水口位于膜组件最低点上方0.1-0.2倍膜组件高度处。
优选地,所述膜管的结构由外至内依次为分离层、过渡层和支撑层,分离层孔径介于0.01-1.0微米之间,过渡层孔径介于1-5微米之间,支撑层孔径介于于1-10微米之间。
膜管的材质为各类表面水接触角为0-40°的多孔材料,包括碳化硅、氧化铝、硅藻土及其他经表面亲水改性的各类无机膜、有机膜和金属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利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利欧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6988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FLM智慧节能一体化污水设备新型填料结构
- 下一篇:一种改良型奥贝尔氧化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