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自动对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0606.X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84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沈炳华;吴皓;杨贝;王迎迎;周翀;徐璟怡;舒达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登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浙能能源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5 | 分类号: | B60L53/3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底架 充电接口 储能模块 提升装置 叉形 行程调节装置 自动对接装置 本实用新型 电动推杆 电极装置 安装维护 自动对接 智能 紧凑 响应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自动对接装置,包括底架、叉形提升装置、电动推杆、行程调节装置和电极装置,所述叉形提升装置安装在所述底架一端,所述行程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底架另一端,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中部,所述的电极装置安装在所述叉形提升装置上。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紧凑、合理,安装维护方便,响应速度快,可实现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的自动对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智能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自动对接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的关键技术就是储能技术,可以利用储能模块储存的电能为电动汽车充电。在电动汽车领域,储能模块一般采用电池储能方式,例如,采用铅酸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等。由于储能模块的储能有限,故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对储能模块进行充电是一个关键的技术问题。现有技术中,新能源电动汽车充放电多采用人工操作充放电的方式。充放电直接市电供电,技术陈旧落后,无法用于智能充放电自动控制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用于智能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自动对接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储能模块对智能电递车无法智能充放电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智能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自动对接装置,包括:底架、叉形提升装置、电动推杆、行程调节装置和电极装置,所述叉形提升装置安装在所述底架一端,所述行程调节装置安装在所述底架另一端,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中部,所述的电极装置安装在所述叉形提升装置上。
可选的,所述自动对接装置还包括两个轴耳和固定板,所述的两个轴耳安装在所述底架的一端,所述叉形提升装置连接所述的两个轴耳;所述固定板安装在所述底架的另一端,所述行程调节装置和所述固定板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叉形提升装置包括轴承、连杆和T形销,所述轴承和所述连杆连接,所述连杆和所述T形销连接。
可选的,所述的电极装置包括两个电极,所述的两个电极和储能模块的电极弹性接触。
可选的,所述电极装置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安装在所述电极装置内部。
可选的,所述的自动对接装置还包括防尘保护罩,所述防尘保护套套在所述的两个电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安装维护方便,可直接应用于新能源电动汽车智能充放电技术领域,智能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自动对接,对智能电递车进行充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自动对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智能电递车储能模块充电接口自动对接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涵盖任何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上做的替代、修改、等效方法以及方案。
为了使公众对本实用新型有彻底的了解,在以下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中详细说明了具体的细节,而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
在下列段落中参照附图以举例方式更具体地描述本实用新型。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较为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登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浙能能源服务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登元科技有限公司;浙江浙能能源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06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直流充电堆柔性动态功率分配装置
- 下一篇:车载电池平台和车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