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层共挤抗静电保护膜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1367.X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46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喻四海;施法宽;杨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32 | 分类号: | B32B27/32;B32B27/06;B32B27/08;B32B27/30;B32B25/08;C09J7/29;C09J7/3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王玉;董建林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粘层 芯层 石墨烯 抗静电保护膜 本实用新型 多层共挤 多层共挤设备 被贴物表面 挤出机模头 抗静电效果 二次污染 高温烘干 抗静电剂 能源消耗 人工成本 有机溶剂 胶水 分配器 溶剂 成膜 两层 三层 制膜 薄膜 挤出 迁移 合并 概率 污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层共挤抗静电保护膜,依次包括表层、芯层和自粘层,表层、芯层和自粘层中任意的一层、两层或者三层均匀分布有石墨烯;表层、芯层及自粘层通过多层共挤设备挤出,且表层、芯层及自粘层通过挤出机模头分配器合并在一起最终成膜。本实用新型工艺简单,无需涂布抗静电剂,节省了人工成本并降低了膜因多道工序导致二次污染的概率;无需涂布,不会因胶水中的有机溶剂引起环境污染,同时不需要高温烘干溶剂,节降了制膜的能源消耗;石墨烯在薄膜中存在稳定,极大程度减少了迁移导致被贴物表面污染的风险;通过调节石墨烯在各层中的分布和含量,得到不同的抗静电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共挤抗静电保护膜,属于功能膜材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工业制造技术快速发展,电子产品逐渐向着轻薄、柔性和可穿戴等方向发展。这样使得产品中的光学膜片更加轻薄、电子器件集成度更高,因此在制造和运输过程中格外需要保护膜进行保护,与此同时,洁净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普通的保护膜未经过抗静电处理,由于高分子材料特性,导致静电积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危害,如吸附微尘(污染光学器件表面)、静电放电击穿微电子元件等,后果不堪设想。
基于以上,保护膜行业逐渐研发出各种的抗静电保护膜:
a) 将抗静电剂添加到保护膜压敏胶中,制备抗静电保护膜。专利CN 103788886A,“OGS 制程用抗静电耐酸保护膜”通过将抗静剂添加至压敏胶中制备抗静电压敏胶,将压敏胶均匀涂布于基材上,制备得到表面阻抗2.09*1010Ω的抗静电保护膜。专利CN103614090 A,“一种防静电压敏胶保护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电解质基聚合物和纳米线导电材料协同复配至压敏胶中,制备得到抗静电保护膜。专利CN 104531039 A,“一种聚氨酯压敏胶组合物及保护膜的制备方法”通过将抗静电剂加入聚氨酯胶水中,制备抗静电保护膜。
b) 在基材上预先涂覆抗静电涂层,再涂覆压敏胶,制备抗静电保护膜。专利CN104559688 A,“一种抗静电的高分子保护膜”通过将水性导电高分子聚噻吩涂布于保护膜的背面,得到抗静电保护膜。专利CN 104441880 A,“一种防蓝光抗静电保护膜”通过将自行制备的抗静电胶液涂布于基材上,得到具有抗静电效果的保护膜。
由上可见,近年来关于抗静电保护膜的报道较多,但基本都是将抗静电剂通过涂布的方式与薄膜结合。将抗静电剂与压敏胶共混后涂布制备抗静电保护膜,可能会面临保护膜在高温环境下使用,抗静电剂迁移析出,导致光学膜片表面污染的风险。同时,抗静电剂首先预涂与基材表面制备抗静电保护膜,额外增加一道涂布工艺,工艺复杂且增加了污染风险;进一步,传统的水性抗静电剂容易受湿度影响,无法得出稳定的表面电阻数值,当湿度大,表面电阻值良好可达标准,当湿度小,表面电阻值会迅速升高,甚至无法起到抗静电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生产工艺简单、抗静电性能优越、污染低的基于多层共挤成膜技术的石墨烯保护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层共挤抗静电保护膜,其特征在于,依次包括表层、芯层和自粘层,所述表层、芯层和自粘层中任意的一层、两层或者三层均匀分布有石墨烯。
优选地,所述表层的厚度为5~80μm。
优选地,所述表层和芯层的材质为聚乙烯(PE)或者聚丙烯(PP)。
优选地,所述芯层的厚度为10~100μm。
优选地,所述自粘层的材质为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EVA)、茂金属聚乙烯或者橡胶。
优选地,所述自粘层的厚度为5~20μm。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13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菌流延膜
- 下一篇:一种人体工学多向弹力贴身舒适特种防护服饰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