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富集重金属的菌棒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3002.0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32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小方;陈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8/20 | 分类号: | A01G18/20;A01G18/66;A01G18/6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陆林生 |
地址: | 100101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富集 重金属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富集重金属的菌棒,包括接种有食用菌菌种的出菌基质,所述出菌基质分为位于富重金属基质内的富集部和位于富重金属基质外的出菌部,所述富集部全部或部分与富重金属基质接触,所述出菌部外包覆有菌袋,所述菌袋上开有出菌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菌棒,可将重金属高效富集于子实体和菌棒内,从而实现重金属污染基质的快速修复,所富集的重金属还可通过提取方法提取出来进行回收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污染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富集重金属的菌棒。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农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的情况越来越严重。近几年,我国已经发生了多起重金属污染事件,严重影响人类健康。
近年来,利用生物技术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越来越受到关注,其较化学和物理修复方法更为安全有效。但是目前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集中在筛选重金属抗性的作物上,利用其生长过程对重金属元素的吸收使土壤中的重金属含量降低,从而实现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这种方法往往耗时较长且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发成本较高。此外重金属抗性作物对重金属的吸收量较低,对于重度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收效甚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成本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富集重金属的菌棒,其能高效富集重金属,快速修复重金属污染的土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富集重金属的菌棒,包括接种有食用菌菌种的出菌基质,所述出菌基质分为位于富重金属基质内的富集部和位于富重金属基质外的出菌部,所述富集部全部或部分与富重金属基质接触,所述出菌部外包覆有菌袋,所述菌袋上开有出菌孔。
本实用新型将菌棒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重金属污染的基质(如土壤) 内,通过与污染基质的接触使重金属元素进入菌棒内,一部分位于污染基质上,用于菌棒内菌种的生长。本实用新型意外发现通过这种结构的菌棒,菌种的生长活动可将污染基质内的重金属在菌种子实体和菌棒内实现高效富集,富集量可达180g/亩/年以上。位于污染基质外的出菌部外包覆菌袋并开有出菌孔,可在减少菌棒内营养流失和水分蒸发的前提下保证菌种的正常生长。
进一步地,所述富集部与出菌部的高度比为1~3:1。
富集部与出菌部需保持合适的比例,富集部占比太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菌种子实体的生长,而占比太小则与污染基质的接触面积减小,降低富集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富集部外设有形状保持件,以使污染基质的菌棒不至于散掉,更进一步优选地,该形状保持件可为网格包覆件,富集部可通过其上的网孔与污染基质接触,富集结束后可通过该网格包覆件方便地将菌棒从污染基质中取出。
进一步地,所述出菌孔位于出菌部的顶端即菌袋的扎口处,使子实体在出菌部顶端定向生长,更有利于重金属在菌棒内的富集,且子实体长势较好,而常规的在菌袋上均匀开若干出菌孔的方式则出菇效果相对较差,对重金属的富集效果也随之降低。
进一步地,待食用菌菌棒上出现原基后再将其移栽至污染基质中,可保证菌棒出菇一致性,确保正常出菇。
进一步地,所述重金属为镉,本实用新型菌棒对镉的富集具有良好的效果。
在重金属污染基质中移栽本实用新型的菌棒,可将重金属高效富集于子实体和菌棒内,每亩地每年可富集180g以上的重金属,从而实现重金属污染基质的快速修复,所富集的重金属还可通过提取方法提取出来进行回收利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30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