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疏水冷却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76434.7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94851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1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修良;孔夏明;陈勇;刘春林;李华峰;廖永达;余志庭;李帅军;毕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F28D7/06 | 分类号: | F28D7/06;F28F9/22;F28F9/00;F28F9/0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莹;吴欢燕 |
地址: | 430205 湖北省武汉市江夏区***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疏水 冷却器 管板 隔板 换热管组件 疏水冷却器 多流程 船用 本实用新型 管箱 壳体 冷却介质出口 冷却介质进口 换热冷却 换热能力 换热设备 壳体内部 壳体一端 快速流动 冷却效果 连接管箱 流动死区 疏水出口 换热管 体内 保证 进口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船用疏水冷却器,该冷却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组件;壳体一端与管板的一侧连接,管板的另一侧连接管箱,换热管组件与管板相连且设置在壳体内部,管箱上分别设置疏水进口和疏水出口,壳体上分别设置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在管箱内设置若干个分别与管板相连的隔板,隔板将换热管组件分为若干组形成多流程冷却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船用疏水冷却器,通过在管箱中设置隔板形成多流程冷却器,使疏水反复多次在壳体内进行换热冷却,保证疏水的冷却效果,还可避免造成疏水流动死区,保证疏水的快速流动;且多流程设计可增加疏水在换热管内的流速,提高冷却器的换热能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船用疏水冷却器。
背景技术
目前船舶汽水循环动力系统中各种换热器、抽气器、汽水分离器的凝结水或分离水通过二回路疏水系统输送到冷凝器,在设备与冷凝器之间设置了疏水器或疏水阀,通过疏水器或疏水阀前后的压差顺利实现疏水。但是当疏水压力较高,疏水相对应的温度也较高,高温的疏水进入真空的冷凝器时会出现闪蒸,形成汽水混合物。汽水混合物的流速较高,对冷凝器传热管束造成冲刷和损坏。
以船舶动力装置疏水系统中泄放水蒸发器的疏水为例:泄放水蒸发器的疏水排往冷凝器,泄放水蒸发器疏水的压力约为冷凝器真空压力的20倍,泄放水蒸发器疏水的温度比冷凝器压力对应的饱和温度高出许多。泄放水蒸发器的疏水处于高温状态,在排往冷凝器的过程中闪蒸汽化,疏水转变为汽液两相混合物,汽水混合物高速冲刷冷凝器传热管管束,产生冲蚀破坏,甚至引起传热管束破损,导致海水渗入,污染二回路的水质。因此,很有必要设置疏水冷却器,在疏水进入冷凝器之前对其进行冷却降温。
传统的管壳式换热器,大多采用单弓形折流板作支撑结构,该提高换热效果的方式容易在壳程产生流动死区,导致传热面积无法被充分利用,从而导致换热器传热系数低以及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船用疏水冷却器,用于解决或部分解决传统管壳式换热器采用单弓形折流板作支撑结构来提高换热效果的方式容易在壳程产生流动死区,从而导致换热器传热系数低以及换热效果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船用疏水冷却器,该冷却器包括:壳体和换热管组件;所述壳体一端与管板的一侧连接,所述管板的另一侧连接管箱,所述换热管组件与管板相连且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管箱上分别设置疏水进口和疏水出口,所述壳体上分别设置冷却介质进口和冷却介质出口;在所述管箱内设置若干个分别与管板相连的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换热管组件分为若干组形成多流程冷却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U型管。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隔板将所述管箱内分隔为五个相互独立的隔间,所述换热管组件分布在五个隔间中形成八流程冷却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隔板包括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所述第一隔板沿所述管板的对称轴与管板垂直连接,所述第二隔板和所述第三隔板有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且分别与所述第一隔板垂直相连,所述第四隔板与第一隔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的另一侧。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隔板和第三隔板将第一隔板的一侧分隔为三个隔间分别为第一隔间、第二隔间和第三隔间;所述第四隔板将第一隔板的另一侧分隔为两个隔间分别为第四隔间和第五隔间。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换热管组件包括:第一管组、第二管组、第三管组和第四管组;所述第一管组的入口位于第一隔间、出口位于第四隔间;所述第二管组入口位于第四隔间、出口位于第二隔间;所述第三管组入口位于第二隔间、出口位于第五隔间;所述第四管组入口位于第五隔间、出口位于第三隔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76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金红石型钛白粉酸解腔的节能装置
- 下一篇:低压加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