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收集蚊子的捕蚊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0158.1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9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忠国;钟策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中大合顺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蚊子 导向板 本实用新型 捕蚊器 收集袋 诱蚊灯 风扇 体内 器具技术领域 一端设置 种类统计 掉落 检测 捕蚊 壳盖 壳体 取用 乙醚 散落 引诱 释放 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收集蚊子的捕蚊器,涉及捕蚊器具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诱蚊灯、乙醚释放机构以及收集部,通过设置收集部对诱蚊灯引诱的蚊子进行收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人工将散落在壳体内的蚊子进行收集导致检测效率较低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通过在壳体内设置倾斜的导向板,并在导向板靠近壳盖的一端设置风扇,利用风扇和导向板配合将掉落至导向板上的蚊子吹至收集袋中,使操作者可以直接取用收集袋中的蚊子进行数量以及种类统计,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捕蚊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收集蚊子的捕蚊器。
背景技术
在利用捕蚊器进行蚊子数量以及种类检测时,通常是先利用捕蚊器中的诱蚊灯将蚊子引诱至捕蚊器中,一定时间后,再将捕蚊器中的蚊子取出来进行数量以及种类统计。
现有技术中,捕蚊器捕获的蚊子通常是散乱分布在捕蚊器内的,需要人工将散乱分布的蚊子从捕蚊器中收集和取出,而蚊子个体较小,收集较困难,给检测工作带来了附加工作量,从而降低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收集蚊子的捕蚊器,具有能够快速收集捕获的蚊子,从而使蚊子数量以及种类检测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便于收集蚊子的捕蚊器,包括:壳体,其上盖合有壳盖,所述壳盖上开设有供蚊子进入壳体的窗口;安装在壳盖内侧、朝向窗口的诱蚊灯;安装在壳体内、用于释放乙醚以迷晕蚊子的乙醚释放机构;以及,安装在壳体外侧、用于将进入捕蚊器的蚊子进行收集的收集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利用捕蚊器捕蚊子时,先开启诱蚊灯,将蚊子引诱至壳体内,然后利用乙醚释放机构释放乙醚,从而将壳体内的蚊子迷晕,最后利用收集部将蚊子收集起来,使操作者可以直接取用收集部的蚊子进行数量以及种类统计,减少附加工作量,从而提高蚊子数量以及种类检测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收集部包括安装在壳体内的导向板和驱动件以及安装在壳体外的收集袋,壳体上开设有与收集袋连通的通孔,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掉落至壳体内的蚊子从导向板的一端移动至另一端,导向板一端设置在驱动件处、另一端设置在收集袋开口处,收集袋用于收集导向板导向终点处的蚊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蚊子被引诱至壳体内后,先掉落至导向板上,然后在驱动件的作用下移动至收集袋中,使得操作者可以直接取用设置在壳体外的收集袋内的蚊子并进行数量以及种类统计,无需从壳体内收集蚊子,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为斜板,其一端靠近壳盖、另一端远离壳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向板设置为斜板,使得导向板上蚊子自身的重力可以分解为垂直于导向板向下的分力和沿导向板向下的分力,从而使得蚊子更易于沿着导向板进入收集袋中,使得收集蚊子的过程更顺利,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设置在导向板靠近壳盖一端的边缘,且导向板倾斜方向的两侧翘起并将驱动件夹在导向板的凹陷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向板设置为两侧翘起、中间凹陷的结构,使得蚊子会集中到导向板的凹陷处,然后沿着凹陷部分的延伸方向滑落至收集袋中,使得蚊子能够更集中地掉落,从而能够更准确快速地掉落至收集袋中,提高了检测工作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倾斜的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5-6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导向板倾斜的方向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60°,使得在无外力作用时,掉落在导向板上的蚊子能够更容易沿着导向板滑落至收集袋中,从而使得蚊子收集过程更顺利。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为安装在导向板靠近壳盖一端的风扇,风扇的吹风方向朝向收集袋的开口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中大合顺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中大合顺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015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灭蚊器
- 下一篇:病虫害监测系统用粘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