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细胞共培养实验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0297.4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390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董卓;崔涛;范丽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钰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M3/00 | 分类号: | C12M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1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透 细胞 细胞共培养 环形卡板 环形支架 圆形细胞 实验用 壳体 支架 内部固定 矩形槽 圆形孔 下端 本实用新型 培养板孔 通过设备 圆弧槽 侧壁 分泌 混杂 代谢 研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细胞共培养实验用支架,包括环形卡板,所述环形卡板的下端开有圆弧槽,所述环形卡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通透壳体,所述通透壳体的侧壁上开有圆形孔,所述圆形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通透膜,所述通透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左侧开有矩形槽,所述环形支架的内部放置有圆形细胞爬片。该细胞共培养实验用支架,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实现圆形细胞爬片上的细胞B与培养板孔内的细胞A共培养,且细胞不混杂,从而可以研究细胞A和细胞B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对彼此之间的影响,通过设有矩形槽的结构,方便了圆形细胞爬片的放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细胞共培养实验用支架。
背景技术
细胞共培养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为了建立更类似于体内环境的培养体系,尽可能使体外环境与体内环境相吻合,从而使细胞间能相互沟通信息,相互支撑生长增殖,人们在细胞培养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出了细胞共培养技术。细胞共培养技术是将2种或2种以上的细胞共同培养于同一环境中,由于其具有更好地反映体内环境的优点,所以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细胞研究中。
目前最常见的共培养研究实验即Transwell实验,这项技术的主要材料是Transwell小室,即一类有通透性的杯状的装置,可以认为是一种膜滤器,也可认为是一种有通透性的支架。Transwell小室有不同规格大小,最常见的大小可适用于6孔板、12孔板、24孔板、48孔板的细胞培养板。事实上Transwell实验技术不仅仅应用于细胞共培养,还应用于细胞趋化、细胞迁移、细胞侵袭等多方面的研究,因而Transwell小室用途较为广泛且品种繁多,其价格也相对昂贵,同时通透膜的连接不够稳定,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细胞共培养实验用支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细胞共培养实验用支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细胞共培养实验用支架,包括环形卡板,所述环形卡板的下端开有圆弧槽,所述环形卡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通透壳体,所述通透壳体的侧壁上开有圆形孔,所述通透壳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环形支架,所述环形支架的左侧开有矩形槽,所述环形支架的内部放置有圆形细胞爬片。
优选的,所述环形支架的上端面光滑。
优选的,所述通透壳体呈圆柱状。
优选的,所述圆形细胞爬片的表面光滑。
优选的,所述圆弧槽的下端面设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圆形孔设有若干个,所述圆形孔均匀的排列在通透壳体侧壁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细胞共培养实验用支架,通过设备的整体结构,实现圆形细胞爬片上的细胞B与培养板孔内的细胞A共培养,且细胞不混杂,从而可以研究细胞A和细胞B分泌或代谢产生的物质对彼此之间的影响;通过设有矩形槽的结构,方便了圆形细胞爬片的放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环形支架俯视图。
图中:1通透壳体、2环形卡板、3圆弧槽、4环形支架、5圆形细胞爬片、6矩形槽、7圆形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钰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钰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02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恒温调湿功能的细胞培养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时差成像培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