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垃圾渗滤液污泥高效脱水的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0894.7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674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9 |
发明(设计)人: | 汪洋;林立宁;杜海洋;杨林;刘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7 | 分类号: | C02F11/147;C02F103/06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器 预混器 污泥 污泥泵 絮凝剂 药泵 本实用新型 垃圾渗滤液 离心机 出口管路 高效脱水 环保治理 混合效果 进口管路 保温层 药池 预混 废水 排放 改进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污泥高效脱水的系统。本实用新型包括药池、药泵、污泥泵、预混器、混合器及离心机;所述预混器通过两条进口管路分别与药泵和污泥泵连接,将药泵输送的絮凝剂与污泥泵输送的污泥进行预混;所述预混器通过出口管路与混合器连接;所述混合器通过出口管路与离心机连接。通过设置预混器与混合器,并且对管路进行适应性的改进,极大增加了絮凝剂与污泥的混合效果;通过设置保温层增加了系统对于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减少了絮凝剂的使用,减少了液相废水的排放,极大提高了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保治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污泥高效脱水的系统。
背景技术
在垃圾渗滤液的污泥处理中,通常需要加入絮凝剂处理,使得污泥中的物质凝聚成絮团状集合体,便于后续的离心分离。絮凝剂的使用费用高昂成为困扰环保企业的问题之一。
在实际工程中,絮凝剂的加入量与污泥的性状及絮凝剂与污泥的混合程度密切相关。当污泥中的有机分较多时,需加入的絮凝剂也相应提高。另外,由于絮凝剂与污泥混合后到离心分离机的管程较短,通常得不到充分的混合,因此为达到良好的离心分离效果,相应的絮凝剂添加量也随之提高。对于环保企业而言,污泥含水率达标是工程所需实现的目的,而成本也是需考虑的因素。因此为了降低垃圾渗滤液厂的运行成本,发明设计高效的垃圾渗滤液污泥脱水系统迫在眉睫。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垃圾渗滤液污泥高效脱水的系统,通过改进系统提高絮凝剂与污泥的混合效果,在满足污泥含水率控制的前提下减少絮凝剂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垃圾渗滤液污泥高效脱水的系统,包括药池、药泵、污泥泵、预混器、混合器及离心机;所述预混器通过加药输送管路和污泥输送管路分别与药泵和污泥泵连接,将药泵输送的絮凝剂与污泥泵输送的污泥进行预混;所述预混器通过出口管路与混合器连接;所述混合器通过出口管路与离心机连接。
在污泥脱水中,需投加入絮凝剂例如PAM对剩余污泥进行调质,使在污泥表面中和污泥胶质微粒电荷,并通过架桥作用促使污泥微粒凝聚成大的污泥絮体,同时使水从剩余污泥中分离出来,以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预混器包括第一进口、第二进口和出口,所述第一进口与第二进口设置于预混器的上半部,第一进口与加药输送管道连接,第二进口与污泥输送管道连接,所述预混器内部设置有折流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口向预混器内部方向连接有流型改变器,所述流型改变器为上小下大的管件,流型改变器出口向下,通过设置交错隔条使得出口变为网格状。优选的,第一进口位于预混器顶部中央,通过焊接连接有竖直流型改变器。利用流型改变器设置为上小下大的形式以及出口为网格状,可以使得絮凝剂在预混器内多点分散投入,有利于后续与污泥的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折流板的安装高度小于第一进口和第二进口,折流板通过焊接安装在预混器内部,利用焊接的点位不同在预混器内左右交错设置。将折流板交错设置,可以增加絮凝剂与污泥之间的接触点及延长接触时间,使得混合更为充分。
进一步的,所述混合器为动态混合器,混合器贯穿安装有一根主轴,主轴上一体成型有螺旋状叶片,所述主轴通过电机驱动;所述混合器设置有进口与出口,进口与预混器出口通过管道连接,出口与离心机入口通过管道连接。静态混合器的混合效果有限,在流程长度受限时,设置动态混合器更有利于絮凝剂与污泥的混合作用,通过利用电机驱动主轴上的螺旋状叶片旋转,可以将两种物质充分混合。
进一步的,所述预混器的出口管路和混合器的出口管路直径为污泥输送管路直径的2.5-3倍。由于污泥的输送量远大于加药量,通常情况下,污泥输送管路是加药输送管路的5-15倍。扩大预混后管路直径有利于絮凝剂和污泥混合后的输送,防止堵塞,同时直径的扩大降低了流动速度,延长了絮凝剂和污泥的接触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兴蓉再生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089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