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深基坑支护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1085.8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80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5 |
发明(设计)人: | 刘莉婕;吕正勇;冯国杰;苗竹;李淑彩;朱湖地;宋登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3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信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5 | 代理人: | 戴凤仪 |
地址: | 100095 北京市海淀区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灌注桩 护筒 钢筋骨架 筒状结构 主筋 本实用新型 深基坑支护 螺旋筋 深基坑 灌注混凝土 混凝土用量 防护作用 螺旋缠绕 平行设置 施工安全 柱状骨架 交接处 轴向筒 内圆 吊装 连通 构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包括:灌注桩钢筋骨架和护筒;灌注桩钢筋骨架包括主筋和螺旋筋,至少三根主筋平行设置,螺旋筋螺旋缠绕在该至少三根主筋上构成柱状骨架;护筒为沿轴向筒体交接处相互连通的筒状结构,筒状结构的内圆直径大于灌注桩钢筋骨架的直径;护筒固定于深基坑中,灌注桩钢筋骨架吊装入护筒的筒状结构内,并在护筒内灌注混凝土。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高了深基坑灌注桩的构筑效率和整体强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增强了对施工安全的防护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坑支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受施工环境的影响,经常会造成施工进展困难。尤其是在处于城市中心地段的建设工程,工程所处地段各种大型建筑云集、交通枢纽密集、地下管道设施复杂,给施工建设带来极大的影响。在这样的施工环境下,基坑支护开挖显得尤为重要,也需要严格的技术考验,面对复杂的现场施工环境,基坑的支护和开挖会对周围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稍有差池就会带来严重的破坏。此外,在环境修复领域,一些化工类企业搬迁后,对原址的土壤和地下水造成了不同深度的污染,对此进行深层修复时,基坑支护的安全性亦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之一,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利用护筒和灌注桩钢筋骨架共同构筑混凝土深基坑灌注桩,提高了深基坑灌注桩的构筑效率和整体强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增强了对施工安全的防护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深基坑支护组件,包括:灌注桩钢筋骨架和护筒;所述灌注桩钢筋骨架包括主筋和螺旋筋,至少三根所述主筋平行设置,所述螺旋筋螺旋缠绕在该至少三根所述主筋上构成柱状骨架;所述护筒为沿轴向筒体交接处相互连通的筒状结构,所述筒状结构的内圆直径大于所述灌注桩钢筋骨架的直径;所述护筒固定于深基坑中,所述灌注桩钢筋骨架吊装入所述护筒的所述筒状结构内,并在所述护筒内灌注混凝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灌注桩钢筋骨架还包括加强锁筋,所述加强锁筋垂直于所述主筋并与至少三根所述主筋相固定,所述加强锁筋分布于所述主筋的不同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护筒采用5~10毫米厚度的钢板卷制,所述护筒的筒状结构的直径为800毫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护筒深度为7~15米。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混凝土中添加萘系高效减水剂,所述萘系高效减水剂质量为所述混凝土质量的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护筒和灌注桩钢筋骨架共同构筑混凝土深基坑灌注桩,提高了深基坑灌注桩的构筑效率和整体强度,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减少了混凝土用量,增强了对施工安全的防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深基坑支护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公开的深基坑支护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组件与附图标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1.主筋,12.螺旋筋,13.护筒,14.加强筋,15.吊装用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高能时代环境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108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