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解铝生产用反应槽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1162.X | 申请日: | 2018-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0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肖安俊;张治江;方中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精盛机械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22 | 分类号: | C25C3/22;C25C3/14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3 | 代理人: | 张景根 |
地址: | 434000 湖北省荆***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缓冲弹簧 打壳锤头 电解槽体 固定板 活塞杆 本实用新型 电解铝生产 锤头组件 电解槽 反应槽 集气罩 锤头 刮套 气缸 固定板连接 电解效率 固定设置 使用寿命 自然状态 组件包括 外固定 限位轴 外周 穿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解铝生产用反应槽,包括电解槽体,电解槽体外固定连接有集气罩,集气罩顶部固定连接打壳锤头组件,打壳锤头组件包括固定板,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气缸,气缸的活塞杆穿过固定板连接锤头组件,锤头组件包括缓冲弹簧,缓冲弹簧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锤头固定连接,活塞杆和锤头在缓冲弹簧内设置有限位轴,两个限位轴在缓冲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具有间隔,缓冲弹簧外周固定设置有刮套,刮套固定连接在固定板上。本实用新型在通过改善打壳锤头组件的结构和电解槽体的结构,提高了电解槽的电解效率,延长了电解槽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铝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解铝生产用反应槽。
背景技术
电解铝的生产工艺是将氧化铝粉溶于电解液中,通过强大的电流加热,使电解液的温度达到960度左右,在高温和电场的作用下,氧化铝产生分璃生成铝和二氧化碳。经过电解作用后,铝液集结到阴极区,置换出的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逸出,通过集气罩收集后排出电解槽。在这个过程中伴随有一氧化碳和HF气体,同时产生一些浮渣。由于浮渣在电解液表面易结成硬壳,阻碍了氧化铝的在加入,为了使电解铝工作连续运行,就必须在再次加入氧化铝粉前用锤头击打浮渣壳,然后从溜管中加入氧化铝粉。
在打击浮渣时,现有技术采用一体式的锤头进行打击,但是在打壳时锤头会产生粘接,锤头粘接浮渣以后打壳效率下降,从而降低了电解效率;并且气缸与锤头硬链接,气缸的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解铝生产用反应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解铝电解效率低、电解槽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电解铝生产用反应槽,包括电解槽体,所述电解槽体底部铺设有内衬砖层,所述内衬砖层上固定设置阴极碳棒,所述电解槽体上部固定设置有槽帮,所述槽帮与所述电解槽体围合为具有封闭空腔的电解槽,所述封闭空腔构成储液腔,用于储存电解液和电解生产的铝液,所述槽帮外还设置有集气罩,所述集气罩与所述电解槽体固定连接,所述集气罩与所述槽帮之间具有空腔,所述集气罩上固定连接有阳极碳棒,所述阳极碳棒穿过所述槽帮伸入所述储液腔,所述集气罩的顶部固定连接打壳锤头组件,所述打壳锤头组件包括与所述集气罩固定连接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倾斜的连接有伸入所述储液腔的加料管,所述固定板中央竖直固定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设置在固定板上的通孔连接锤头组件,所述锤头组件包括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一端与活塞杆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锤头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和锤头在缓冲弹簧内相对的设置有限位轴,两个所述限位轴在缓冲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具有间隔,所述缓冲弹簧外周固定设置有刮套,所述刮套固定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解铝生产用反应槽,本实用新型在锤头组件上设置了缓冲弹簧,在打壳时,通过缓冲弹簧的压缩形变,减小撞击对气缸活塞杆的损伤,延长气缸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锤头组件外周固定设置刮套,由于打壳时锤头上会粘接壳渣,通过刮套在锤头完成一次打壳后对锤头及时进行刮除,以保证锤头上粘接的壳渣被清理,从而保证打壳效率;电解槽通过在储液腔上设置集气罩,将电解反应生产的有害气体,例如HF进行集中收集,再进一步处理,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打壳锤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精盛机械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精盛机械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11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