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阳极波纹陶瓷结构的空心轴承式X射线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1950.9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70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王颂东;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思柯拉特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J35/24 | 分类号: | H01J35/24;H01J35/10;H01J35/16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刘燕娇 |
地址: | 215400 江苏省苏州市太仓市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阳极 波纹陶瓷 空心轴套 冷却油 轴杆 传导 空心轴承 轴承外圈 右端部 轴套 轴承 计量检测 热量带走 陶瓷波纹 直接冷却 转子铜套 中间环 靶盘 空腔 外壁 射线 探测 辐射 外部 | ||
一种阳极波纹陶瓷结构的空心轴承式X射线管,属于医用探测及射线计量检测技术领域,包括空心轴套、轴杆、第一轴承外圈、轴承中间环、第二轴承外圈和阳极波纹陶瓷,所述空心轴套的中间设有空腔一,所述轴杆置于空腔一内,所述阳极波纹陶瓷套设在空心轴套的外部,并且阳极波纹陶瓷的右端部与空心轴套的右端部连接,所述阳极波纹陶瓷的外壁上设有陶瓷波纹。空心轴套设计,冷却油可直接冷却到轴套内部,并且靶盘的热量较少地传导至轴杆,再传导至轴套,通过冷却油将热量带走,可提高轴承的可靠性;阳极波纹陶瓷设计,转子铜套的热量可辐射至阳极波纹陶瓷上,再通过阳极波纹陶瓷传导至冷却油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探测及射线计量检测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阳极波纹陶瓷结构的空心轴承式X射线管。
背景技术
X射线管主要用于X射线机、CT机等医疗设备上,在施加外部高压作用下,产生X射线,供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或治疗。
X射线管产生X射线的机理大致如下: X射线管的灯丝 (阴极)在加热状态下,自由电子逸出灯丝表面,形成电子云。在X射线管阴极、阳极间施加高电压情况下(一般为40~150千伏),灯丝处的电子高速飞向靶盘(阳极),撞击阳极靶盘后产生X射线,并通过射线窗口输出有效X射线。如前述,在此能量转化过程中,只有1%的电子动能转化为X射线,剩余99%的动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热辐射或热传导,传至X射线管外,由X射线管管套和X射线管散热器带走。具体来说,包括:(1)靶盘的热量(占总热量的90%)一部分辐射到X射线管中部的金属壳上,另一部分透过两端玻壳或其他材料辐射到X射线管外,最后一部分通过转子铜套带走。其中辐射到金属壳的热量最大约占60%,透过玻璃辐射的热量约20%,通过转子铜套带走的热量约20%。(2)阴极的热量(占总热量10%)通过阴极玻璃和金属壳带走。
在使用过程中,X射线管只有1%的能量转化为X射线,其余99%转化为热能,必须进行快速散热。因此,X射线管的热量管理是影响其可靠性及寿命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图4所示,在现有技术方案下,由于靶盘的在工作时温度可达到1000度以上,热量传导至滚珠轴承轴杆的温度有500度以上,而轴杆只能通过轴套传热至绝缘油中,导致散热效率很低。
现有技术中,X射线管的在散热过程中具有如下缺点:
1、阳极热容量受限;
2、对轴承材料要求高;
3、轴承寿命受限;
4、靶盘高速旋转过程中,发生固定位置偏移和脱落风险高。
导致以上结论的原因如下:
1、现有X射线管设计中,高压发生器阳极通过滚珠轴承上的螺纹和靶盘连接,该结构限制了滚珠轴承的散热效率;同时,靶盘工作时可达到1100度的高温,热量通过钼杆传导至铁座,再到轴杆,然后再由滚珠传导至轴承外圈,外圈传导至轴套,被绝缘油带走。由此可见,热传导散热的路径非常长。而以上约束条件,导致阳极热容量只能做到3.5MHU及以下,不适合5MHU及以上大热容量的X射线管;
2、现有X射线管设计中,靶盘的热量传导至轴杆,但轴杆允许的最高工作温度不高于550度,所以制造轴杆法兰盘一般采用热传导率极低的材料,故而轴承制造成本很高;
3、由于轴杆长期工作在500度左右,这就要求轴承外圈的工作温度不能低于350度(注:该种向心推力结构轴承内外温差不允许超过150度,否则轴承内外滚道易变形导致卡轴),而往往轴承外圈的温度只能满足最基本温度要求(维持在350°左右),导致轴承寿命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思柯拉特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思柯拉特医疗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19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