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架大棚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2777.4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625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彦卿;张诚;熊彬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鑫晟欣(厦门)农业工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9/14 | 分类号: | A01G9/14 |
代理公司: | 厦门智慧呈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2 | 代理人: | 杨玉芳;杨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火***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机构 立柱 拱顶 支撑装置 转接件 钢架大棚 固定组件 铰接组件 配置的 本实用新型 大棚技术 断开连接 横向间隔 纵向间隔 左右两侧 拆装 大棚 铰接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架大棚,涉及大棚技术领域。其中,这种大棚具有沿横向和纵向间隔配置的多个支撑装置。各所述支撑装置包含:沿横向间隔配置的一对立柱、一拱顶机构、以及一对第一连接机构,所述拱顶机构左右两侧通过一对第一连接机构连接至所述一对立柱上。第一连接机构包含:连接于拱顶机构的第一转接件、连接第一转接件和立柱的铰接组件、以及连接第一转接件和立柱的固定组件;拱顶机构能够在一对第一连接机构的固定组件同时断开连接时通过一对第一连接机构的铰接组件相对所述一对立柱铰接活动,以方便支撑装置的拆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棚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钢架大棚。
背景技术
钢架大棚是一种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温室生育期和增加产量,随着经济的发展温室大棚被广泛的应用。钢架大棚主要由骨架和铺盖于骨架上的透明薄膜组成,且大棚在骨架顶面上设置有用以通风的窗口。现有技术中,大棚骨架的安装需要安装人员爬上未安装好的骨架进行进一步安装,安装时非常不便,且由于需要爬上上未安装好的骨架,因此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此外现有技术的大棚在拆卸时,同样需要人员爬上大棚骨架进行拆卸,不便于拆卸。
有鉴于此,发明人在研究了现有的技术后特提出本申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架大棚,旨在改善现有技术的大棚不便拆装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架大棚,具有沿横向和纵向间隔配置的多个支撑装置,各所述支撑装置包含:沿横向间隔配置的一对立柱、一拱顶机构、以及一对第一连接机构;所述拱顶机构左右两侧通过所述一对第一连接机构连接至所述一对立柱上;所述一对立柱之间的跨距为8m或9.6m或12.8m;
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含:连接于所述拱顶机构的第一转接件、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立柱的铰接组件、以及连接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立柱的固定组件;所述拱顶机构能够在所述一对第一连接机构的固定组件同时断开连接时通过所述一对第一连接机构的铰接组件相对所述一对立柱铰接活动。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拱顶机构包含:沿横向延伸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一转接件的第一连杆、向上拱起且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一对第一连接机构的第一转接件的弧形连杆、用以将所述弧形连杆支撑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方的支撑组件、以及第一端铰接于所述弧形连杆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能够以其第一端为铰接点上下铰接活动,且沿纵向间隔配置的两支撑装置各自的第二连杆能够同步铰接活动,以完成所述钢架大棚的开窗动作。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弧形连杆之间配置有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用以在所述第二连杆相对所述弧形连杆向上铰接活动后维持所述第二连杆处于铰接活动后的状态,且所述限位机构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连杆自下而上相对弧形连杆铰接活动的最大转动角度介于20°至30°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二端在第二连杆活动至最大转动角度位置时不高于第二连杆的第一端。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弧形连杆包含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所述第一弧形杆和第二弧形杆可拆卸的配置在一起组成所述弧形连杆,所述第一弧形杆或第二弧形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夹角介于20°至30°之间。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钢架大棚还包含有多个配置所述钢架大棚左右两侧的抗风机构,所述抗风机构包含有第二转接件和抗风组件,所述第二转接件通过所述铰接组件和固定组件连接于一立柱上;所述抗风组件用以辅助所述立柱支撑所述拱顶机构。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抗风组件包含有可拆卸的配置在所述第二转接件上的抗风杆,所述抗风杆斜向外的配置在所述第二转接件上,且所述抗风杆和所述立柱的夹角介于20°至25°之间。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抗风杆和所述立柱的夹角为23.9°。
作为进一步优化,所述限位机构能够限制所述第二连杆自下而上相对弧形连杆铰接活动的最大转动角度为27.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鑫晟欣(厦门)农业工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鑫晟欣(厦门)农业工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277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环保节能型水果种植大棚
- 下一篇:一种荔枝草栽培过程的监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