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端部封口预制混凝土扩大头管型桩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3505.6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856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义;桑松魁;白晓宇;王永洪;郑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5/30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黄晓敏;于正河 |
地址: | 26606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扩大头 预制混凝土管桩 封口 预制混凝土 测量端 螺母 地基基础工程 本实用新型 轮辐传感器 内六角螺栓 螺栓 打桩过程 螺母固定 数字转化 现场安装 加劲肋 底端 拼接 外接 桩端 焊接 机械化 测试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端部封口预制混凝土扩大头管型桩,预制混凝土管桩的端部设有螺母,扩大头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安装在预制混凝土管桩的桩端,轮辐传感器外接数字转化器,测量端板通过内六角螺栓与扩大头连接,加劲肋焊接在测量端板的底端,其结构简单,测试方便,安装简便,机械化程度高,现场操作性强,不必预先拼接,适合打桩过程中现场安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基基础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端部封口预制混凝土扩大头管型桩,适用于上软下硬的二元地层中,即持力层上覆盖软弱土层,持力层的承载力较高(如砾石、卵石或风化岩地基),并且可以直接测试沉桩过程中的桩端阻力。
背景技术:
桩基技术在现代高层建筑和保证软土地基承受较大荷载方面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预制混凝土管型桩,以其质量稳定、施工速度快、工期短、保护环境、能承受较大的荷载、坚固耐久、生产实现工厂化等优点,成为桩基工程中优先选择的桩型。预制管型桩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制管型桩的施工方法有静压法、锤击法和振动法,并且成桩机械及设备齐全、施工工序日益完善,预制管型桩的使用量逐渐增多,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17年底,我国管型桩的每年的使用量达到3亿米。
端部封口扩大头管型桩是在预制管桩基础上开发的一种新桩型,通过增大有效支承面积和扩大头刚度从而提高桩端承载力,使扩大头管型桩成为以桩端支承力为主、桩侧阻力为辅的桩型,除了可以很大程度提高管型桩的承载力、减小沉降之外,还能够消除上部软弱土层带来的负夫摩阻力,另外,在相同施工条件和地质情况下可减小桩长,降低工程造价。现阶段预制混凝土扩大头管桩主要是通过在桩端焊接桩头板的形式扩大桩端与土层的接触面积。但是在焊接过程中,焊接部位及附近由于高温会使钢板的组织性能和机械性能发生变化,从而使钢板变脆。加之,焊接会产生残余应力使钢板产生残余应力的可能性增大,降低钢板的稳定性。而且桩端阻力是桩基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沉桩过程中影响沉桩阻力的因素较多,并且测试桩端阻力的测试方法较多,但大部分都是安装土压力盒和轴力计进行测试,与土层的接触面为传感器表面,接触面积都不是实际的桩端有效面积,表现出不为全截面承载的现象,从而使测量结果与桩基的实际工作条件存在差距,所以有必要对测试桩端阻力的方法进行改进。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种端部封口预制混凝土扩大头管型桩及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设计提供一种端部封口预制混凝土扩大头管型桩,通过改变扩大头与混凝土管桩的连接方式,使其既能满足在力学方面提高承载力的要求,从而桩身减小沉降,又能避免由于焊接产生的高温影响和残余应力的影响,同时通过改进端部传感器的安装工艺,在端部封口预制混凝土管桩桩端安装轮辐传感器,可测出在沉桩过程中的桩端阻力,根据压桩力可计算出桩侧摩阻力,通过桩端阻力和桩侧摩阻力可推断出沉桩过程中土层的变化规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理工大学,未经青岛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35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承式加筋路堤模型试验装置
- 下一篇:一种桩基检测试验基准梁保护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