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凝结时间测试的液体速凝剂进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3729.7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43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9 |
发明(设计)人: | 官梦芹;李祥河;郭鑫祺;蒋卓君;陈晓彬;林添兴;郭元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00 | 分类号: | G01N11/0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样针管 活塞 进样头 推拉杆 液体速凝剂 进样装置 时间测试 出液口 凝结 大端 本实用新型 喇叭形状 前后移动 试验操作 小端开口 注射孔 盖封 面盖 推拉 尾端 向后 开口 伸出 试验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凝结时间测试的液体速凝剂进样装置,包括进样针管、活塞及推拉杆,该活塞置于该进样针管内,该推拉杆前端连接该活塞并可以推拉该活塞在该进样针管内前后移动,该推拉杆尾端向后伸出该进样针管,该进样针管前端设有出液口,还包括进样头,该进样头呈喇叭形状,其小端开口与该进样针管的出液口对接,一面盖封住该进样头的大端开口,该面盖上设有多个注射孔。该装置缩短了试验操作的时间,可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凝结时间测试的液体速凝剂进样装置,属于进样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速凝剂是能使混凝土或水泥砂浆迅速凝结硬化的一种外加剂,其主要功能是加速喷射混凝土的凝结硬化速度,减少回弹损失,防止喷射混凝土因重力引起脱落。速凝剂作为喷射混凝土中的不可缺少的组分,随着喷射混凝土技术的推动,速凝剂的用量大大增加,2015年我国速凝剂产量达到80万吨,2017年突破120万吨。液体速凝剂正在逐步取代粉体速凝剂,用量也在逐年增加。
GB/T 35159-2017《喷射混凝土用速凝剂》对掺速凝剂的净浆凝结时间测定方法进行了规定。对于液体速凝剂,该标准要求用塑料注射器进行加样,搅拌后再将净浆装模、插捣、震动、刮浆、抹平。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注射器的出口只有一个,且比较细长,将速凝剂加到水泥净浆中的部位比较固定,会导致短时间内速凝剂与水泥净浆混合不够均匀,凝结时间测试不准确。对于凝结时间较短的速凝剂,要求从加入速凝剂时开始计时,搅拌、装模、插捣、震动、刮浆、抹平的总时间不能超过50s,否则速凝剂硬化,插捣和震动不够均匀,导致凝结时间测试不够精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用于凝结时间测试的液体速凝剂进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凝结时间测试的液体速凝剂进样装置,包括进样针管、活塞及推拉杆,该活塞置于该进样针管内,该推拉杆前端连接该活塞并可以推拉该活塞在该进样针管内前后移动,该推拉杆尾端向后伸出该进样针管,该进样针管前端设有出液口,还包括进样头,该进样头呈喇叭形状,其小端开口与该进样针管的出液口对接,一面盖封住该进样头的大端开口,该面盖上设有多个注射孔。
优选地,该面盖是向外凸出的球形弧面。
优选地,该进样头与该进样针管的出液口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该进样针管外壁上设置体积刻度线。
优选地,该推拉杆的尾端设有杆帽。
本技术方案与背景技术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用于凝结时间测试的液体速凝剂进样装置,由于该进样头呈喇叭形状,喇叭大端开口的面盖上设有多个注射孔,在测试速凝剂净浆凝结时间试验过程中,通过推拉杆推动活塞,该活塞挤压装载在进样针管内的速凝剂,由于该进样头呈喇叭形状,喇叭大端开口的面盖上设有多个注射孔,这样速凝剂能从该多个注射孔均匀地喷出,使得速凝剂均匀的分布在水泥净浆表层,减少因速凝剂喷出不均匀引起的试验误差;同时注射孔个数多,可以使速凝剂喷出速度快,可缩短搅拌时间,能在10s内使速凝剂与水泥净浆混合均匀,缩短了试验操作的时间,在速凝剂硬化之前即完成测试,可提高试验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凝结时间测试的液体速凝剂进样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凝结时间测试的液体速凝剂进样装置的面盖截面图。
附图标记:进样针管1,活塞2,推拉杆3,出液口4,进样头5,面盖6,注射孔7,体积刻度线8,杆帽9。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科之杰新材料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37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