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适用于厚抛石基床密实的夯锤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4884.0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498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7 |
发明(设计)人: | 杨茯苓;陈光垣;余东华;程文振;鲍树峰;钟楠;陈斌;潘华;李清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046 | 分类号: | E02D3/046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刘菁菁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实 抛石基床 本实用新型 锤体 吊耳 夯锤 安全环保 锤体顶部 上下贯穿 上窄下宽 施工效率 圆台型 吊链 夯击 通孔 泄水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适用于厚抛石基床密实的夯锤,其具有一上窄下宽的圆台型锤体,锤体顶部设置有吊耳,吊耳上直接或间接地连接着起重吊链,锤体设有若干条上下贯穿的泄水通孔。本实用新型安全环保,施工效率高,夯击能有了较大提高,水下抛石基床的密实质量有大幅提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厚抛石基床密实的夯锤,属于重力式码头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重力式结构是目前码头的主要结构形式,抛石基床因具有承载能力大、施工方便、性价比高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重力式码头基础。夯实法是水下抛石基床密实的主要方法。目前夯实法主要分为传统锤夯法和爆夯法。爆夯法主要适用于厚度较厚的水下抛石基床密实,传统锤夯法主要适用于厚度较薄的水下抛石基床密实。爆夯法施工成本较低、速度快,但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地震效应明显,施工常受周边环境的制约,如受到附近有已建码头、村庄、水产养殖区或施工海域有国家级保护动物等条件的制约。传统锤夯法(夯锤一般5吨)施工机动灵活,对周边构筑物产生的地震效应影响小、对周边施工干扰小,但由于重量轻,施工成本较高、速度较慢。
随着航运大型化、规模化发展,码头往外海、深水区域建设,重力式码头水下抛石基床厚度越来越大,同时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爆夯法受环境制约越来越多。但是,如果采用传统锤夯法施工效率又比较低,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适合于水下厚抛石基床密实的夯锤,这样既可以避免采用爆夯法引发海水生物大量死亡的事故,又可以避免采用传统锤夯法施工效率低下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传统锤夯施工(5吨锤)存在效率低下和采用爆夯存在较大安全环保问题,设计了一种适用于厚抛石基床密实施工的夯锤,以提高重力式码头水下抛石基床的施工效率,避免水下抛石基床爆夯产生的环境污染及大量生物死亡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适用于厚抛石基床密实的夯锤,其特征在于:所述适用于厚抛石基床密实的夯锤具有一上窄下宽的圆台型锤体,锤体顶部设置有吊耳,吊耳上直接或间接地连接着起重吊链,锤体设有若干条上下贯穿的泄水通孔。
所述吊耳包括设于锤体顶部中心的中央吊耳及以中央吊耳为中心周向均布于其四周的若干外侧吊耳。
所述泄水通孔包括设置于锤体圆台中心的中心通孔,及均布于中心通孔四周的若干侧通孔。
所述锤体重量为15~20吨。
起重吊链与吊耳通过U型锁扣连接,U型锁扣采用螺栓插销进行固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安全环保,在厚抛石基床密实施工中,采用爆夯法,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施工时,相邻作业段的其它施工工序因安全问题需停工或半停工避让,从而造成其它作业较多的船机停工,夯锤密实具有操作简便、安全环保,对周边建筑物、海洋生物等产生振动效应影响小和对施工区域的环境影响小等优点。
(2)施工效率高,与传统锤夯法(5吨锤)相比,夯锤通过优化锤形,提高了锤夯时夯击能的利用率;同时增加了分层厚度,抛石分层厚度从传统分层2m/层提高到4m/层,能有效减少抛石船组移船及定位时间,减少各工序之间的干扰,提高了抛石基床的施工效率,施工效率比传统锤夯(5吨锤)增加2--3倍。
(3)夯锤采用流线型设计,可以减少夯锤下落过程中水阻力造成的夯击能损失,通过对夯锤外形进行了优化,设置了泄水孔,夯击能有了较大提高,水下抛石基床的密实质量有大幅提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局第五工程有限公司;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48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