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改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纵向连接强度的进水塔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5824.0 | 申请日: | 2018-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62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9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荣;陈益民;杨飞;孟江波;孙洪亮;侯博;纪昌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E02B9/06 |
代理公司: | 杭州九洲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1 | 代理人: | 韩小燕 |
地址: | 310014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拦污栅 本实用新型 纵向连接 闸门井 底板 地震烈度 闸门 水流方向 整体稳定 连接墙 施工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纵向连接强度的进水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改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纵向连接强度的进水塔,以确保进水塔在高地震烈度下的整体稳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纵向连接强度的进水塔,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水塔底板,进水塔底板上面前半部分设有若干拦污栅墩,后半部分设有闸门井塔体,每个拦污栅墩与闸门井塔体之间均经一顺着水流方向布置的连接墙相连。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百米级以上、地震烈度高的进水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纵向连接强度的进水塔。适用于百米级以上、地震烈度高的进水塔。
背景技术
水利水电工程中,发电进水口通常采用塔式布置,进水塔一般包括拦污栅段及闸门井段,拦污栅段是薄壁结构,闸门井段是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对于塔身高度达到百米级、地震烈度达到8度及以上的进水塔,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之间仅通过常规的连接形式已很难满足抗震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改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纵向连接强度的进水塔,以确保进水塔在高地震烈度下的整体稳定。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改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纵向连接强度的进水塔,其特征在于:具有进水塔底板,进水塔底板上面前半部分设有若干拦污栅墩,后半部分设有闸门井塔体,每个拦污栅墩与闸门井塔体之间均经一顺着水流方向布置的连接墙相连。
所述拦污栅墩与闸门井塔体之间经若干纵撑和所述连接墙相连。
所述纵撑连接拦污栅墩与闸门井塔体之间的上半部分,所述连接墙连接拦污栅墩与闸门井塔体之间的下半部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中拦污栅墩与闸门井塔体之间通过顺着水流方向布置和若干纵撑相连,不影响进水塔水流流态,增大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之间连接结构的刚度,确保进水塔在高地震烈度下的整体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纵剖图。
图2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3为图1的C-C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改善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纵向连接强度的进水塔,具有进水塔底板1,底板上面前半部分塔体具有若干独立的拦污栅墩2,后半部分为闸门井塔体3。
本例中在每个拦污栅墩2和闸门井塔体3之间均经一连接墙4和四根纵撑5相连,其中连接墙4顺着水流方向布置,该连接墙的上游端连接拦污栅墩2,连接墙的下游端连接闸门井塔体3;纵撑5水平布置,两端分别连接拦污栅墩2和闸门井塔体3。
本实施例中连接墙4布置于拦污栅墩2与闸门井塔体3之间的下半部分、拦污栅段与闸门井段之间抗震性能薄弱部位,纵撑5布置于拦污栅墩2与闸门井塔体3之间的上半部分。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做出的变化、添加或替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58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阻水墩的消力池或水垫塘
- 下一篇:改善发电尾水洞明流段水力特性的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