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非对称舵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89989.5 | 申请日: | 2018-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16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杨立;陈京普;魏锦芳;刘杨;胡江平;孙文愈;冯君;胡世良;苏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1/28 | 分类号: | B63H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电智臻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0 | 代理人: | 吴红飞 |
地址: | 214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舵球 轴心距离 螺旋桨 非对称结构 不相等 非对称 本实用新型 节能效果 能量损失 同一直线 旋转中心 侧边缘 匹配性 顶侧 固接 流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非对称舵球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朝向螺旋桨的端面上固接有舵球,所述舵球的轴心与所述螺旋桨的旋转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轴心距离所述舵球的左侧边缘为a,所述轴心距离所述舵球的右侧边缘为c,所述轴心距离所述舵球的顶侧边缘和底侧边缘均为b,其中a、b和c各不相等,且a、b、c均大于零。舵球在坐标系左侧形成的面积与舵球在坐标系右侧形成的面积不相等,即形成非对称结构,舵球结构由于采用非对称结构,其与桨后流场的匹配性更好,对抑制毂涡的形成与发展更有效,能进一步减少螺旋桨的能量损失,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对称舵球装置。
背景技术
环境和能源形势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船舶作为商品物流运输的主要载体,在航运过程中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能源并排放大量污染气体和温室气体,针对这一情况,国际海事组织(IMO)推出了船舶设计能效指标(EEDI),已于2013年强制执行,因此,船舶水动力节能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提高推进效率是船舶节能技术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随着追求更高的船舶推进效率,以及尽可能的节能环保,舵球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节能装置,广泛受到业界青睐。一般舵球为一轴对称球体安装于舵导缘,其轴线与螺旋桨轴线在同一高度,位于螺旋桨后方,其作用是抑制螺旋桨尾流中的毂涡,达到降低毂涡强度,增加螺旋桨推进效率的目的。
从螺旋桨理论出发,螺旋桨在轴向旋转运动过程中,桨叶根部和桨毂端部会向后方流场中泄出较强涡系,即螺旋桨毂涡,毂涡的能量来自螺旋桨旋转运动,而耗散在船舶尾流中,造成能量损失。为此,在螺旋桨后的舵导缘安装轴向对称的舵球装置,能有效地抑制毂涡,减少螺旋桨的能量损失,达到节能的目的。
然而,从船舶水动力理论角度出发,船体引起的船后尾流为左右对称,而由螺旋桨旋转运动引起的桨后尾流在时均上是轴向对称的,两种相互耦合,使得船后螺旋桨尾流的轴向对称性减弱,同时,毂涡也由此与螺旋桨轴线相偏离,其轴向对称性也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采用常规轴对称型舵球与桨后流场并不匹配,使得舵球的节能效果没有充分发挥。
因此,提供一种非对称舵球装置,以期结构简单,使得桨后流场的匹配性更佳,有效减少螺旋桨的能量损失,从而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就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非对称舵球装置,以期结构简单,使得桨后流场的匹配性更佳,有效减少螺旋桨的能量损失,从而具有更好的节能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非对称舵球装置,包括本体,所述本体朝向螺旋桨的端面上固接有舵球,所述舵球的轴心与所述螺旋桨的旋转中心在同一直线上,所述轴心距离所述舵球的左侧边缘为a,所述轴心距离所述舵球的右侧边缘为c,所述轴心距离所述舵球的顶侧边缘和底侧边缘均为b,其中a、b和c各不相等,且a、b、c均大于零。
优选地,所述螺旋桨之旋转平面的半径为r,a为0.05~0.5r中的任一值。
优选地,b为0.05~0.5r中的任一值。
优选地,c为0.05~0.5r中的任一值。
优选地,所述舵球朝向所述螺旋桨的端面为平面或凸弧面。
优选地,舵球的外表面为流线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舵球朝向所述螺旋桨之端面的面积小于所述舵球与所述本体之固接端面的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8998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船舶、辅助推进系统及其辅助推进装置
- 下一篇:水下航行器防渔网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