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98916.2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340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渊;刘素军;童扬正;罗浩;杨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E02D1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盈科律师事务所 11344 | 代理人: | 罗东 |
地址: | 101149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管 基坑监测 建筑工地 伸缩杆 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 棱镜 抱箍 测量 准确度 垂直设置 均匀开设 螺栓固定 万向接头 箱体顶端 螺栓孔 底端 底座 晃动 铁锥 外部 支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包括箱体、第一立管、第二立管和棱镜,第一立管的底端与箱体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第一立管与箱体相互垂直设置,第一立管的顶端套设在第二立管的外部,第二立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第一立管的顶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套设有抱箍,抱箍的外侧通过三个万向接头分别与三根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伸缩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有铁锥,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采用箱体作为底座,通过第一立管和第二立管组成棱镜的支撑架,同时通过三根伸缩杆对支撑架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且无需人工手持进行测量,避免了人工晃动造成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坑监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监测技术已经应用越来越频繁,尤其目前基坑监测的数据需要实时上传到市建委的基坑监测预警系统,进而对监测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基坑测量时都是人工手持棱镜杆直接立于监测点之上进行测量,稳定性差,晃动容易影响测量结果,造成误差,甚至有可能会导致基坑误报警,影响工程施工,由于监测点的地面不平整容易导致棱镜杆无法处于垂直状态,影响测量效率和测量准确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基坑测量时晃动容易影响测量结果以及监测点的地面不平整容易导致棱镜杆无法处于垂直状态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包括箱体、第一立管、第二立管和棱镜,所述第一立管的底端与箱体顶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立管与箱体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一立管的顶端套设在第二立管的外部,所述第二立管上均匀开设有若干个螺栓孔,所述第二立管通过第一螺栓穿过其中一个螺栓孔与第一立管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立管的顶端固定设有螺纹筒,所述棱镜的底端固定设有螺杆,所述螺杆与螺纹筒螺纹连接,所述箱体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两个开口,所述箱体的内部设有扇形固定块,所述箱体底端的一侧与扇形固定块的一侧铰接,所述扇形固定块的两边侧分别固定设有两根螺柱,所述第一立管的顶部通过第二螺栓固定套设有抱箍,所述抱箍的外侧通过三个万向接头分别与三根伸缩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每根所述伸缩杆的另一端均固定设有铁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箱体顶端的一侧固定设有水平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扇形固定块的尺寸小于箱体内部的尺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两根所述螺柱分别与两个开口穿插连接,且两根所述螺柱上均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伸缩杆包括外管、内管和伸缩杆固定器,所述外管套设在内管的外部,所述外管的一端与万向接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铁锥固定置于内管的一端,所述伸缩杆固定器固定套设在外管的另一端,所述内管另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设有限位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建筑工地基坑监测装置,采用箱体作为底座,通过第一立管和第二立管组成棱镜的支撑架,同时通过三根伸缩杆对支撑架进行支撑,提高了支撑架的稳定性,且无需人工手持进行测量,避免了人工晃动造成误差,提高了测量的准确度,通过第一螺栓穿过不同位置的螺栓孔可以对棱镜的高度进行粗调,再通过螺杆与螺纹筒相配合对棱镜的高度进行微调,调节方便,且更加准确,进一步提高基坑监测的精度,通过调节螺柱与开口的连接位置可以调节扇形固定块与箱体之间的夹角,同时通过水平尺可以快速调节第一立管和第二立管处于垂直状态,提高了测量效率和测量准确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8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