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199496.X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5653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01 |
发明(设计)人: | 程东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程东志 |
主分类号: | F16F9/18 | 分类号: | F16F9/18;F16F9/50 |
代理公司: | 苏州中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6 | 代理人: | 赵晓芳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河东***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工作缸筒 汽车减振器 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 活塞 储油缸筒 储油空腔 可变阻尼 汽车驾驶 通道连通 油液通道 活塞杆 底盘 内腔 道路状况 活塞连接 汽车行驶 驱动阀芯 自由选择 减振器 舒适性 运动性 阀芯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包括工作缸筒、储油缸筒、活塞、活塞杆、底盘、阀芯和驱动器;工作缸筒安装在储油缸筒内,活塞杆与活塞连接,活塞位于工作缸筒内;底盘内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连通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第二通道连通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驱动器驱动阀芯关闭或开启第二通道。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振器设置有两条油液通道,开启或关闭其中一条油液通道即可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大小,便于汽车驾驶人根据汽车行驶状况和道路状况自由选择,获得最佳的汽车驾驶舒适性或运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
背景技术
为了加速车架和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在大多数汽车的悬架系统内部装有减振器,且多数为液力减震器。
液力减震器的作用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而活塞在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振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的从一个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空隙流入另一个内腔。此时,孔壁与油液的摩擦及液体分子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使车身和车架的振动能量转化为热能,而被油液和减振器壳体所吸收,然后散到空气中。
现有技术液力减震器的缺陷在于:窄小的空隙(一般为设置在缸筒内的单向阀)的数量和大小是固定的,整个减振器的阻尼力基本不可改变,汽车的减振性能在面对不同情况的路面时差别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的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使得汽车的减振性能能够面对更多的路况。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变阻尼的汽车减振器,包括工作缸筒、储油缸筒、活塞、活塞杆、底盘、阀芯和驱动器;
工作缸筒安装在储油缸筒内,活塞杆与活塞连接,活塞位于工作缸筒内,活塞上设置有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相反;
工作缸筒与储油缸筒之间的空间称为储油空腔;
工作缸筒的底部设置有底盘,底盘内设置有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第一通道连通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第二通道连通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
第一通道内设置有呈并联关系的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第三单向阀与第四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相反;
第二通道内设置有呈并联关系的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相反;
驱动器驱动阀芯关闭或开启第二通道;当第二通道被关闭后,油液在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之间只能通过第一通道、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来回流通,此时减振器为大阻尼阶段;当第二通道打开之后,油液在工作缸筒的内腔与储油空腔之间可以通过第一通道、第三单向阀、第四单向阀、第二通道、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来回流通,此时减振器为小阻尼阶段。
具体的,所述底盘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第一通道、第三单向阀和第四单向阀位于第一底盘内;第二通道、第五单向阀和第六单向阀位于第二底盘内;第一底盘内设置有油液通道,油液通道连通工作缸筒的内腔与第二通道。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器包括电磁铁和弹簧,阀芯能够在电磁铁和弹簧的作用下相对第二底盘往复运动,用户通过控制电磁铁的通电和断电即可实现第二通道的启闭。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振器设置有两条油液通道,开启或关闭其中一条油液通道即可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大小,便于汽车驾驶人根据汽车行驶状况和道路状况自由选择,获得最佳的汽车驾驶舒适性或运动性。(2)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减振器与传统的减振器在结构上的区别仅仅在于底盘结构、阀芯和驱动器,与传统减振器的生产设备具有良好的兼容性,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减振器的结构示意图(小阻尼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程东志,未经程东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1994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