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动夹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0145.4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62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范裕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裕雄 |
主分类号: | H04M1/04 | 分类号: | H04M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安利霞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托件 夹持单元 电驱动单元 触发单元 复位弹簧 电动夹持装置 手机 本实用新型 短距离移动 驱动 弹力回复 电性连接 触发 底缘 夹持 夹紧 壳体 牵引 承载 移动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夹持装置,包括:一壳体、一夹持单元、一电驱动单元、一控制单元、一托件、一复位弹簧、以及一触发单元,该夹持单元能夹持于一手机两侧,该手机底缘则由该托件所承载,该电驱动单元负责驱动该夹持单元,该控制单元负责控制该电驱动单元,该托件能被短距离移动,该复位弹簧连接于该托件,在无外力的情形下,该复位弹簧牵引该托件移动至原始位置;该触发单元电性连接于该控制单元,当该托件受外力被推动时会触发该触发单元,经该控制单元驱动该电驱动单元,使得该夹持单元开启,后续该夹持单元则利用自身弹力回复夹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电动夹持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用于手机的电动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手机对于现代人而言,普及程度几乎是人手一机。在部分的使用环境,仍建议使用免持装置夹持手机,安全性较高,例如汽车内。常用免持装置主要利用弹簧驱动夹紧组件或是以螺丝旋紧固定,使用者须施力操作,使用上并不方便。因此有些厂商设计了电动夹持装置,利用马达带动齿轮组来驱动夹持组件进行夹持或开启的动作,有些机型甚至会利用传感器辅助,达到自动开启的目的,但是使用者欲取下手机时,皆须以手触及一开关,才能让该夹持组件再度开启。但是常用电动夹持装置夹持手机后,往往遮蔽了该开关的位置,造成用户不容易看到或碰触到该开关,操作上有些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电动夹持装置,为一种能以单手施压方式,完成手机自动被夹紧或松开的设计。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一壳体、一夹持单元、一电驱动单元、一控制单元、一托件、一复位弹簧、以及一触发单元,该夹持单元安装于该壳体,该夹持单元包括能相对移动一第一夹臂及一第二夹臂,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是利用弹力维持夹持状态及开启后能自动移回原位;该电驱动单元安装于该壳体内,能驱动该夹持单元,使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相互远离而开启;该控制单元安装于设壳体内,与该电驱动单元电性连接,控制该电驱动单元运作模式及作动时机;该托件安装于该壳体,能被移动;该复位弹簧安装于该壳体内,且连接于该托件,在无外力的情形下,该复位弹簧会牵引该托件移动至初始位置;该触发单元安装于该壳体内部,电性连接于该控制单元,当该托件受外力被移动时会触发该触发单元,经该控制单元控制该电驱动单元,使得该夹持单元开启。
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装置,在欲使用时,使用者先以手机施压该托件,该夹持单元即能自动被开启,之后须在闭合前放入手机就能被夹持。欲取下手机也以相同模式操作,借此提供一种方便的电动夹持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第一夹臂与该第二夹臂两者型体呈L型,采用左右相对配置的方式且局部被安装于该壳体内,使两者能平稳地相互靠近或远离但无法脱离该壳体。该第一夹臂于该壳内的区段具有一第一挡板,该第一挡板与该壳体内的一第一弹簧接触,由该第一弹簧负责该第一夹臂的夹持力。该第二夹臂朝该壳体内的区段具有一第二挡板,该第二挡板与该壳体内的一第二弹簧接触,该第二弹簧负责该第二夹臂的夹持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电驱动单元包括一马达、一齿轮、一第一推块及一第二推块。该齿轮受该马达所驱动,该第一推块具有一第一齿条,该第一齿条啮合于该齿轮的底部位置。该第二推块具有一第二齿条,该第二齿条啮合于该齿轮的顶部位置,当该齿轮转动,位于下、上不同位置的该第一推块及第二推块能相互靠近或远离。该第一推块与该第一挡板接触且使该第一夹臂被推动,该第二推块与该第二挡板接触且使第二夹臂被推动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控制单元为一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于该电驱动单元及该触发单元,负责控制该电驱动单元之马达的运作模式及时机。该控制单元设有一连接器,该连接器为一US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接头,使外部电力能经此供给于内部使用。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该触发单元为一触动开关,设有两个金属弹片,当两金属弹片因被施压而接触时,则会触发一讯号至该控制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裕雄,未经范裕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014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