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航器高耐压壳体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0256.5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987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15 |
发明(设计)人: | 焦自权;冯志强;孙勇敢;焦子硕;陈善本;吕娜;任鸿;张鹏飞;李震宇;韩鑫;夏义江;余建星;石南辉;黄新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钦州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3/13 | 分类号: | B63B3/13;B63B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林德利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壳体 外壳体 壳体 高耐压 支撑肋 本实用新型 间距均匀 外壳体套 支撑网格 内侧壁 外侧壁 圆筒状 环沿 耐压 轴向 外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潜航器高耐压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和所述内壳体均呈圆筒状,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肋环,所述支撑肋环沿所述外壳体的轴向等间距均匀设置,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布置均匀的支撑网格,该潜航器高耐压壳体可解决现有潜航器的壳体的耐压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潜航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潜航器高耐压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国防海洋战略中潜航器的地位不断的增强,研制出多种类型的潜航器。随着潜航器下潜深度的不断增加,水下高压环境下艇身壳体多出现压裂、压扁、大变形后漏水的现象。传统潜航器的壳体多采用类圆柱状,为增加其耐压性,现有技术中一种方式为每间隔一段距离设计一个支撑肋环,但其过多的增加肋环的数量和厚度,不仅增加了壳体的重量,而且肋环之间的壳体依旧是耐压性最薄弱的地方;另一种方式为提高壳体的厚度以增加其抗压性,缺点是增加了壳体的重量,无法搭载更多的传感器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潜航器高耐压壳体,该潜航器高耐压壳体可解决现有潜航器的壳体的耐压强度低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潜航器高耐压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外壳体和和所述内壳体均呈圆筒状,所述外壳体套设在所述内壳体外部,所述外壳体与所述内壳体之间设有若干个支撑肋环,所述支撑肋环沿所述外壳体的轴向等间距均匀设置,所述外壳体的内侧壁与所述内壳体的外侧壁之间设置有布置均匀的支撑网格。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支撑肋环、支撑网格均与所述外壳体一体设置,所述支撑肋环、支撑网格均与所述内壳体焊接。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内壳体上均布有若干塞焊孔,通过所述塞焊孔将所述内壳体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支撑网格为正六边形。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支撑网格为梯形网格,所述梯形网格正反交替排列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方式,所述外壳体的外径为D,所述支撑肋环间距为L,且2D≤L≤5D。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为:
本申请的潜航器高耐压壳体采用内、外壳体套接共存的方式,可有效的增加总壳体的耐压性;内外壳体之间的支撑网格将外壳体所受的压力微分化,规则的结构增强了壳体局部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内壳体的内表面无突出的肋环,便于设备的固定安装,提高了生产效率,该壳体的内外壳体在支撑肋环和支撑网格的共同作用下使得其耐压强度大幅度增强。
由于所述支撑肋环、支撑网格均与所述外壳体一体设置,所述支撑肋环、支撑网格均与所述内壳体焊接,通过焊接的方式可以使内壳与外壳牢固连接,增强其抗压能力。
由于所述内壳体上均布有若干塞焊孔,通过所述塞焊孔将所述内壳体焊接固定在所述外壳体内,内壳体上设置塞焊孔即可通过塞焊孔将内壳焊于外壳上。
由于所述支撑网格为正六边形,外壳体的内表面上制有类蜂窝状的六边形支撑网格将壳体微分化,规则的结构使局部承压性大大增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A-A补剖面示意图;
图3为内壳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外壳体实施例一方案剖视图;
图5为外壳体实施例二方案剖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钦州学院,未经钦州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02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