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1018.6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154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高维;吕洲;高霞;马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D11/00 | 分类号: | F24D11/00;F24D19/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100039 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热系统 热网 发电系统 削峰填谷 本实用新型 供热 残余热能 二级用户 蓄热系统 换热器 并接 热网循环管路 存储热能 给水管路 供热高峰 供热需求 热能转化 热网循环 循环管路 一级用户 循环管 热电厂 换热 冷热 低谷 释放 输出 | ||
1.一种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包括:
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用于将热能转化为电能,并通过管路输出部分残余热能给热网;
热网,所述热网包括有循环管路,所述热网的循环管路上设有换热器、蓄热系统、一级用户端和二级供热系统,其中,
所述热网通过换热器与发电系统的残余热能进行换热;
所述蓄热系统并接在热网给水管路上,用于在供热低谷时存储热能、在供热高峰时释放热能;
所述二级供热系统并接在热网循环管路上,二级供热系统上设有二级用户端,所述二级供热系统利用热网循环管路中的热能向二级用户端供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包括:
热源,所述热源输出端连接汽轮机,并通过热源输出端向汽轮机输送热能;
汽轮机,所述汽轮机用于将热源传来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并将机械能提供给发电机,汽轮机产出蒸汽,分别输送给除氧器和热网换热器;
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用于将汽轮机传来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除氧器,所述除氧器用于去除汽轮机产出的液态水中的氧;
第一给水泵,所述第一给水泵设置在除氧器的给水出口端,用于将除氧器输送的给水加压输送给热源。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轮机为背压式汽轮机,所述热源为燃煤蒸汽锅炉。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系统还设有凝结水泵,所述换热器输入端连接至汽轮机,换热器输出端通过管道连接至除氧器,所述凝结水泵设置在换热器与除氧器之间的管道上。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的电能输出端直接或间接连接至二级供热系统和蓄热系统。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网循环管路上还设有循环泵,所述换热器的热网侧设有输入端和输出端,换热器的热网侧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连接热网循环管路的两端,换热器的热网侧输出端的热网循环管路上设有循环泵。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系统包括蓄热水罐、第一阀门、第二阀门和第二给水泵,所述蓄热水罐的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在热网循环管路上,蓄热水罐输入端与热网循环管路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阀门,蓄热水罐输出端与热网循环管路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给水泵和第二阀门,所述蓄热水罐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器的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供热系统包括有水源热泵,所述水源热泵并接在热网循环管路上,水源热泵通过二级循环管路与二级用户端连接,所述水源热泵设置在靠近所述换热器的位置。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供热系统上还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所述水源热泵的水源输入端和水源输出端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在热网循环管路上,水源输入端与热网循环管路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阀门,水源输出端与热网循环管路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阀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削峰填谷集成供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级供热系统并接在热网回水管路上,所述二级用户端为近端用户,所述一级用户端为远端用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电龙源电力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101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