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视支气管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1977.8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9809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20 |
发明(设计)人: | 邹弘 | 申请(专利权)人: | 邹弘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33244 宁波理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罗京;孟湘明 |
地址: | 344309 江西省抚州***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插管主体 摄像模组 支气管插管 患者肺部 相关信息 通气 监控 | ||
一支气管插管,以供开展患者肺部通气手术,包括:一插管主体和一摄像模组,其中所述摄像模组被可工作地安装于所述插管主体的前端以供监控患者术中相关信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进一步涉及用于单肺通气手术或者单肺通气手术过程中左或右支气管的选择性肺部通气的可视支气管插管,更进一步涉及所述可视支气管插管。
背景技术
在医学上,气管内插管术是指将特制的气管插管比如可视支气管插管、气管导管、气管造口管等,通过口腔或鼻腔插入病人气管内。其是一种气管内麻醉和抢救病人的技术,也是保持上呼吸道通畅的最可靠手段。在临床中有一些情况需使用气管内插管术,以保证患者肺部通气顺畅,提供足够的氧气。比如:为实施患者全身麻醉时,呼吸道难以保证通畅的颅内手术、开胸手术等,应用全麻药对呼吸有明显抑制或者应用肌松药者,或者需进行机械通气者,心肺复苏、药物中毒以及新生儿严重窒息时。
通常情况下,气管内插管分为单腔气管内插管和双腔管气管内插管,后者便于选择性地使用单肺通气。例如,可视支气管插管,无论是双腔管还是单腔管,都可用于单肺通气手术或单肺通气手术过程中左或右支气管的选择性肺部通气。
然而,在气管内插管术中,需要将气管插管插入并固定到患者的气管,甚至是支气管中。对于全麻患者或者被给予肌松药物而失去自主呼吸患者,需要及时地、在最短时间内解决患者的通气、供氧问题,而且要尽量避免对患者的器官造成损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比如呼吸道炎症、粘膜出血等。同时,还需保证气管插管与患者的气管对位准确,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可预料的后果。特别对于双腔气管插管,其具有两个通气道以分别对应为人体的肺部的左支气管和右支气管供氧,其优势在于将患者的两侧肺隔离,有助于萎陷一侧肺而暴露出良好的术野。但是如果所述双腔气管插管的位置放置不佳,比如倾斜、错误对位或插入过深或过浅等,进而会造成无法隔离,或者通气不良、低氧血症等并发症。
传统的可视支气管插管技术如可弯曲纤支镜插管、探条、光棒或者经盲鼻探气管插管等都无法在经过声带、气管,并进入支气管的全过程中提供影像指导。也就是说,在传统的可视支气管插管手术中,常用的对位方法有听诊法、听诊法 +吸痰法或肺顺应性检测等,此法需要求专业的医生依靠经验、感觉、甚至经特殊训练后来判断气管插管是否被插入到合适的位置,然后借助辅助设备如纤支镜来确认插管是否对位准确,如果对位不佳,则需进行再次对位。这样的做法必然会带来无法准确并确认地找到合适的对位位置,也就需要多次对位才能确定插管对位正确,同时,难度较高,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普通医生根本无法操作,而即使是专业医生也无法完全保证对位一定准确。根据临床研究表明,仍然有37%的患者在经纤支镜检测后发现插管对位不佳,甚至进入非目标支气管中。也就是说,仍有部分手术无法一次插管成功,需要进行多次检测并对位才能确保插管对位正确,进而增加了插管时间,且多次插管会对患者造成更多的损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邹弘,未经邹弘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19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防尘帽的组合式医用氧气装置
- 下一篇:改良型气管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