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特高坝的导流洞封堵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4657.8 | 申请日: | 2018-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04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5 |
发明(设计)人: | 张超;张有山;雷运华;程宝根;王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E02B9/0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陈仁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堵头 导流洞 封堵结构 本实用新型 高坝 水库 封堵 轴向 水利水电工程 施工效率 发电 楔形体 有效地 直洞 联结 蓄水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特高坝的导流洞封堵结构,属于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所述导流洞封堵结构,包括导流洞和堵头;所述导流洞依次设有直洞段和楔形体段;所述堵头包括临时堵头和永久堵头,所述永久堵头包括紧密联结的第一永久堵头和第二永久堵头,第一永久堵头的轴向长度小于第二永久堵头的轴向长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流洞封堵结构,可利用临时堵头和第一永久堵头实现初期蓄水发电,同时水库正常运行时由第一永久堵头和第二永久堵头共同承担;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显著增强了水库正常运行期导流洞的封堵效果,提高了特高坝水库的安全性;同时又有效地提高了封堵施工效率,保障了水库提前发电。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特高坝的导流洞封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西南区域高山峡谷区修筑多座大型特高坝水电工程,如双江口、两河口、叶巴滩、白鹤滩等,这些工程的施工导流都采用围堰一次拦断+导流洞泄流的方式。随着高坝工程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坝体上升速度随之加快,不少工程提前具备下闸蓄水的施工形象面貌条件,若导流洞能够快速封堵而提前蓄水发电,无疑会增加发电量,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高坝指的是坝体高度达200~300m级甚至更高的情况,其承担电站运行水头高达200m以上,水压力巨大,保证蓄水过程中坝体本身的安全显得极为重要,因此亟待研究适用于特高坝导流洞封堵堵头结构及特高坝水库蓄水方法,既保证特高坝本身安全,也能顺利实现电站提前发电的目标。
公开号为CN 105839604 B的专利文献中,“本专利将其全文引用于此,并且以下简称文献1”;首次提出了一种用于初期蓄水的导流洞封堵结构及快速封堵的方法,相对传统方法提前了发电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该发明方案在一般的高坝水电工程中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但是针对特高坝大型水电工程的超高坝体、超高水头等特点,这种结构和方法还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临时堵头未采用温控措施,混凝土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容易发生裂缝、止水破坏等情况,对于特高坝的水库正常运行期,在超高水头条件下极易发生漏水情况,即对于特高坝的情况下,临时堵头极易失效,此时文献1的导流洞整体封堵结构就失效了,这将给电站带来巨大的损失。
(2)导流洞永久堵头为永久建筑物,且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工序复杂,温控要求高;同时结合工程实践情况:一段永久堵头长度宜控制在20m以内才能较好的保证堵头结构施工质量。然而,针对特高坝水库的正常蓄水位超高的情况,使得导流洞堵头正常运行期需要承担超高水头的作用,显然若要满足特高坝水库正常运行的需要,一段永久堵头长度需要设计很长,实际情况下往往超过30m以上。而一段永久堵头结构设计过长显然不利于混凝土温度和质量的控制,结构安全隐患突出。因此,仅采用一段永久堵头的结构难以满足特高坝水库正常运行的要求。
(3)文献1中临时堵头和永久堵头的结合面为阶梯形,虽然可增加两个堵头的结合力,但这种方式增加了堵头的施工难度,对施工工期不利;此外,对于特高坝,在正常蓄水位的超高水头条件下,临时堵头因未采取温控,混凝土施工质量无法保证,会产生混凝土裂缝,此时临时堵头会失效;如此情况下,文献1中提出的临时堵头和永久堵头的结合面结构设计为阶梯型对特高坝工程难以适用。
(4)特高坝的提前发电,其对应的初期蓄水发电水位相对于一般的高坝而言也会高得多,因此若仅采用一段临时堵头进行封堵后进进行初期蓄水发电无法满足封堵安全稳定的要求;如文献1中的结构存在非常大的安全隐患。
综上所述,因特高坝坝体高度超高,库容较大,其蓄水过程极具特点:一方面蓄水到正常蓄水位需要很长时间;另一方面,为保证大坝初次蓄水的安全,水位上升至一定高度,需要进行多阶段的控制水库蓄水上升速度,此外,水库蓄水阶段往往还会跨汛期甚至是跨多个汛期等特点。可见,特高坝水库蓄水过程复杂,牵扯因素众多,因此如何有效的对特高坝进行蓄水,既能确保蓄水过程的安全性,又能充分利用蓄水过程中的发电资源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465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溢洪道防掏装置
- 下一篇:用于水下门槽检查的移动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