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16523.X | 申请日: | 2018-07-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12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胡玖坤;李秀玉;王淼;张科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C02F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赵静 |
地址: | 212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滞留 雨水 本实用新型 面源污染 雨水径流 淹没 池结构 过渡层 排水层 污染物去除 从上至下 顺序构建 脱氮除磷 污染物质 厌氧环境 依次设置 过滤层 滞留层 蓄存 净化 削减 应用 治理 保证 农村 | ||
1.一种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滞留池内从上至下依次设置为:滞留层(1)、过滤层(2)、过渡层(3)和排水层(4),前述过渡层(3)和排水层(4)作为淹没层(5),淹没层(5)的高度通过集水管(10)的出水口高度设置实现,前述集水管(10)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位于排水层(4)内,另一部分位于池体外部;集水管(10)的末端连通至雨水收集井(11),雨水收集井(11)内收集存蓄的雨水通过水泵(13)抽取回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集水管(10)位于排水层(4)内的管道采用穿孔管,位于池体外部的管道采用非穿孔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水管(10)出水口即非穿孔管末端的高度与淹没层(5)的上表面相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集水管(10)位于排水层(4)内的管道为直管段,末端伸出排水层之后连接放空阀(14),直管段的后部,放空阀(14)的前方集水管(10)上通过弯管连接至雨水收集井(11)的上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滞留层(1)上方的滞留池侧壁上设有第一溢流口(9),所述第一溢流口(9)通过管路连接至市政雨水管网;雨水收集井(11)的侧壁设置第二溢流口(12),前述第二溢流口(12)通过管路连接至市政雨水管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溢流口(12)的下表面不高于淹没层(5)的上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滞留层(1)高度为200-300mm;过滤层(2)高度为400-600mm;过渡层(3)高度为200-300mm;排水层(4)高度为100-200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带有淹没层的雨水生物滞留池结构,其特征在于,过滤层(2)自上表面至下的0~100mm深度处添加供植物生长的肥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东恒环境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1652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污水生化处理罐
- 下一篇:一种模块化人工水草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