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向驱动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3466.8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2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贺宗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舜宇贝尔自动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19/00 | 分类号: | B60B19/00;B62D3/02;B62D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同步带轮 全向驱动轮 小同步带轮 包胶轮 本实用新型 驱动轮 支撑盖 转动 行走驱动电机 转向驱动电机 齿轮啮合 回转支撑 减速机构 转动设置 转向驱动 全向轮 外圈齿 无死角 出力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全向驱动轮,包括全向驱动轮主体和包胶轮,在所述全向轮主体上方设置有支撑盖,在所述支撑盖上转动设置有大同步带轮和小同步带轮,通过行走驱动电机出力带动小同步带轮、小同步带轮带动大同步带轮,最终使得大同步带轮通过减速机构带动包胶轮转动,此外,通过转向驱动电机上的转向驱动齿轮啮合回转支撑件上设置有外圈齿,带动包胶轮进行360°无死角的转动。本实用新型驱动轮能够沿着360度转动且驱动轮整体不会有过高的最低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驱动轮技术领域,更加具体的,涉及一种全向驱动轮。
背景技术
目前,自动引导小车(AGV)领域常采用直流电机驱动轮单元驱动AGV行走,目前常用的驱动轮单元一般采用差速驱动轮或者舵轮驱动方式,差速驱动对AGV的车型长宽比有一个要求,一般不允许长宽比大于2.5,限制了AGV的发展;舵轮驱动方式虽然解决了差速驱动的缺点,但是目前的舵轮驱动单元回转半径大,旋转角度最大只能达到270°,且最低高度比较高,使得AGV无法真正的实现全向自由行驶,最低高度大,使AGV整车的高度增加,增加了AGV潜入货架底部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了全向驱动轮。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全向驱动轮,包括全向驱动轮主体和在所述驱动轮主体上转动设置的包胶轮,在所述全向驱动轮主体上方设置有支撑盖,所述全向驱动轮主体和所述支撑盖之间通过回转支撑件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盖上转动设置有大同步带轮和小同步带轮,所述大同步带轮和小同步带轮之间通过同步带传动连接,在所述支撑盖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小同步带轮的行走驱动电机;在所述包胶轮的内侧设置有内齿圈,所述驱动轮主体上还设置有啮合所述内齿圈的小齿轮,所述大同步带轮上固定连接有一向下延伸的小锥齿轮轴,在所述小锥齿轮轴的端部固定有小锥齿轮,所述小锥齿轮和一大锥齿轮啮合,所述大锥齿轮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大锥齿轮轴,大锥齿轮轴的一侧和驱动轮主体转动连接,在所述大锥齿轮轴的另一侧上和所述小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盖下方固定设置有转向驱动电机,所述转向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有转动驱动齿轮,在所述回转支撑件上设置有外圈齿,所述转动驱动齿轮和所述外圈齿啮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在所述支撑盖上还设置有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和所述同步带顶靠。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齿圈和所述包胶轮通过螺栓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行走驱动电机、转向驱动电机上配合设置编码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大同步带轮设置有一组和所述小同步带轮设置有两组。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驱动轮能够沿着360度转动且驱动轮整体不会有过高的最低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参见图1至图2,
全向驱动轮,包括全向驱动轮主体20,在所述全向驱动轮主体20上方设置有支撑盖21,所述全向驱动轮主体20和所述支撑盖21之间通过回转支撑件22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盖21上转动设置有一组大同步带轮21a和两组小同步带轮21b,所述大同步带轮21a和小同步带轮21b之间通过同步带21c传动连接,在所述支撑盖21上还设置有偏心轮21d,所述偏心轮21d和所述同步带顶靠,在所述支撑盖21下方设置有用于驱动小同步带轮21b的行走驱动电机21e。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舜宇贝尔自动化有限公司,未经宁波舜宇贝尔自动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34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摩托车轮毂
- 下一篇:一种散热快且强度高的钢轮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