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扇子及其硅胶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3965.7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9732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06 |
发明(设计)人: | 张聪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聪聪 |
主分类号: | A45B27/00 | 分类号: | A45B27/00 |
代理公司: | 44228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黎健<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国 |
地址: | 424403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扇子 扇骨 硅胶模具 第二模 第一模 扇叶 扇面 扇子主体 枢接 本实用新型 一体成型于 绳线连接 一体成型 独立件 一次性 铆钉 上端 硅胶 下端 成型 装配 造型 制作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扇子及其硅胶模具。该扇子包括扇子主体,扇子主体包括若干枢接在一起的扇叶,每片扇叶均包括扇骨及一体成型于扇骨上端的扇面,扇面的宽度尺寸大于扇骨的宽度尺寸,且扇骨下端之间通过铆钉枢接,扇面之间通过绳线连接。扇子将扇骨及扇面固为一体,成为一个独立件扇叶,其结构更为简单,且装配起来更加方便。该扇子的硅胶模具由硅胶一体成型,且硅胶模具中形成有用于同时成型扇子中两片扇叶的且形状大小均相同的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第一模腔的头部位于第二模腔的尾部旁侧,且第一模腔的尾部位于第二模腔的头部旁侧,以此设计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的位置及造型,可大大降低硅胶模具的面积,且一次性可同时制作两个产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用品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扇子及其硅胶模具。
背景技术:
扇子主要材料是:竹、木、纸、象牙、玳瑁、翡翠、飞禽翎毛,其它棕榈叶、槟榔叶、麦秆、蒲草等也能编成或制成各种千姿百态的日用工艺扇、造型优美,构造精致,经能工巧匠精心镂、雕、烫、钻或名人挥毫题诗作画,使扇子艺术身价百倍。中国传统的扇文化起源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在烈日炎炎的夏季,随手猎取植物叶或禽羽,进行简单加工,用来挡住太阳产生风,故扇子有障日之称,这便是扇子的初源。折扇又名“撒扇”、“纸扇”、“繖扇”、“掐扇”、“摺迭扇”、“摺叠扇”、“聚头扇”、“聚骨扇”、“櫂子扇”、“旋风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
但在现有技术中的扇子一般包括扇骨以及铺设于该扇骨上的扇面,该扇骨和扇面为独立设计,其装配起来较为繁琐,效率低下。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扇子及其硅胶模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第一种技术方案:该扇子包括扇子主体,所述扇子主体包括有若干枢接在一起的扇叶,每片扇叶均包括扇骨及一体成型于该扇骨上端的扇面,该扇面的宽度尺寸大于扇骨的宽度尺寸,且该扇骨下端之间通过铆钉枢接,该扇面之间通过绳线连接。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扇骨下端设置有供铆钉穿设的枢接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扇面中部设置有若干供绳线穿过的第一线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扇面下部还设置有供另一根绳线穿过的第二线孔。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扇面中设置有镂空图案或向上凸起的图案。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叶呈片状,其由硅胶模具一体注塑成型。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第二种技术方案:该扇子的硅胶模具,该硅胶模具由硅胶一体成型,且该硅胶模具中形成有用于同时成型扇子中两片扇叶的且形状大小均相同的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其中,该第一模腔的头部位于第二模腔的尾部旁侧,且该第一模腔的尾部位于第二模腔的头部旁侧。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均具有用于成型扇叶中的镂空图案的图案凸纹。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均具有用于成型扇叶中枢接孔的第一凸柱。
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模腔和第二模腔均具有用于成型扇叶中第一线孔的第二凸柱。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聪聪,未经张聪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396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雨水收集功能的雨伞
- 下一篇:一种抽拉折叠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