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透过色中性的可钢化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4522.X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439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0 |
发明(设计)人: | 梁干;唐晶;武瑞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C17/36 | 分类号: | C03C17/36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都春燕 |
地址: | 215222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辐射镀膜玻璃 低辐射功能膜层 本实用新型 玻璃基体 复合膜层 色中性 钢化 金属隔离膜层 电介质膜层 镀设 耐高温阻燃膜层 耐高温能力 玻璃产品 厚度参数 膜层结构 质量分数 通透性 朝外 膜层 优化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过色中性的可钢化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本实用新型的透过色中性的可钢化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包括自所述玻璃基体朝外依次镀设的第一保护电介质膜层、第一金属隔离膜层、低辐射功能膜层、第二金属隔离膜层、耐高温阻燃膜层和第二保护电介质膜层,所述低辐射功能膜层为Ag‑Cu合金层,且其厚度为5‑15nm,Ag与Cu按质量分数比为Ag:Cu=80:20‑60:40,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膜层结构和膜层厚度参数,可以对低辐射功能膜层起到更好的保护作用,提高了复合膜层整体的耐高温能力,使得最终制得的玻璃产品通透性更好,透过色更中性,并且由于铜价格便宜,可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玻璃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透过色中性的可钢化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背景技术
低辐射镀膜玻璃是指在浮法玻璃表面沉积一层金属银作为功能层的膜层的玻璃,对太阳光中的近红外线和生活环境中的远红外线起反射作用,从而降低玻璃对红外线的吸收和辐射率,此种玻璃既可用于家庭窗户,也可用于商店、写字楼和高档宾馆的玻璃幕墙及其它需要的场所。
目前低辐射镀膜玻璃及其中空制品具有理想的隔热保温性能以及合理的市场价格,已经在国内外的各类建筑中被广泛采用。可高温热处理的低辐射镀膜玻璃可以进行弯形处理,因此能更好的表达建筑的外形设计理念,另一方面也可以较明显的降低生产加工的成本,因而是市面上较为常见的一类产品。尽管采用可钢化镀膜玻璃的建筑在远距离观察时颜色各异,但在近距离上,都呈现较为明显的、统一的蓝绿或黄绿色(透射光的色度值a*<-5,b*>5),难以彰显其先进感。随着审美角度的不断转变,市场对镀膜产品透过色的需求也变得多样化,显然一种透射光颜色为中性色(的色度值5>a*>-5,5>b*>-5)的可钢化低辐射镀膜玻璃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需求。
造成可钢化镀膜产品透过色明显偏绿的原因在于,其所镀的复合纳米膜层需要经受较长时间的高温处理(以常见的单室钢化炉为例,玻璃温度约670℃,受热时长平均7分钟),因此膜层材料必须采用足够的保护层(如氮化硅层或镍铬层)来对低辐射银层进行保护。这些保护层对绿光有选择性的透过,导致市面上常见的可钢化镀膜产品透过色的颜色呈淡绿色,(透过色a*<-5)。为了改变这一现象,镀膜玻璃产品在透过色的实现上一般可以通过选用不同折射率的材料,或/并选取有特殊选择吸收材料来对产品的透过色进行修正。但在以往技术中当引入金属铜或铜合金作为选择性吸收材料的情况下,虽然金属铜或铜合金层其纳米膜层的透过色呈暖色调,能中和现有可钢化双银产品的透过色,但是仍然存在可钢化双银产品在高温钢化过程中抗氧化能力不足的问题,特别是当铜有多个价位(+1和+2)的情况下,少量的氧原子迁移也会引起膜层的高温氧化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问题的透过色中性的可钢化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透过色中性的可钢化单银低辐射镀膜玻璃,包括玻璃基体以及镀设于所述玻璃基体一侧表面的复合膜层,所述复合膜层包括自所述玻璃基体朝外依次镀设的第一保护电介质膜层、第一金属隔离膜层、低辐射功能膜层、第二金属隔离膜层、耐高温阻燃膜层和第二保护电介质膜层,所述低辐射功能膜层为Ag-Cu合金层,且其厚度为5-15nm,Ag与Cu按质量分数比为Ag:Cu=80:20-60:40。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电介质膜层为氧化锌/氧化铝复合层、氧化锌/氧化锡复合层、氮化硅/氮化铝复合层、氧化铌层或氮化硅/氧化锆复合层中的任意一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保护电介质膜层的厚度为25-60n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隔离膜层/第二金属隔离膜层为NiCrOx层。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金属隔离膜层的厚度为0.5-8nm;所述第二金属隔离膜层的厚度为1-12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吴江南玻华东工程玻璃有限公司;中国南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452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丝气缸转向装置
- 下一篇:汽车前后风挡玻璃清洁剂和底涂溶剂快速涂抹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