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间隙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5040.6 | 申请日: | 2018-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281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超;高涛;郑涵波;屈凯;范冬雪;王吉胜;胡玲;岳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38/00 | 分类号: | B21B38/00;B21B3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千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2 | 代理人: | 左建华 |
地址: | 271612***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检测器 冷热金属 轧制系统 夹送辊 微间隙 钢坯 轧机 加热炉出口 保温辊道 轧制 本实用新型 信号接入 悬臂辊道 准确检测 步进梁 出料侧 棒材 行进 出口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微间隙轧制系统。该微间隙轧制系统,包括加热炉,在加热炉出口设有保温辊道,在保温辊道的末端设有夹送辊,在夹送辊的出料侧设有首架轧机,在加热炉内设有加热炉步进梁和加热炉悬臂辊道,在靠近加热炉出口两侧设有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在靠近夹送辊的保温辊道两侧设有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在首架轧机的钢坯出口两侧设有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该微间隙轧制系统,在加热炉出口、夹送辊前、首架轧机后分别安装一套冷热金属检测器,用于准确检测钢坯的位置,并将各冷热金属检测器信号接入加热炉及轧机PLC系统内,使下一支钢坯一直紧跟上一支钢坯行进,将轧制间隙缩短至1秒以内,减少了2秒的轧制间隙,约提高4%的棒材产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间隙轧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棒材生产线轧制过程中,往往是根据正常钢坯的轧制周期,通过PLC设置加热炉的延时时间来统一控制出钢节奏,也就是说每根棒材的出钢节奏都是一样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钢坯个体差异性,经常会造成上一支钢坯与下一支钢坯之间的时间间隔大多在3秒左右,而普通钢坯的轧制时间也就平均在50秒左右,钢坯间的间隙占轧制时间的6%,严重限制了棒材产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方便控制轧制间隙、提高棒材产量的微间隙轧制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间隙轧制系统,包括对钢坯进行加热的加热炉,在加热炉出口设有用于减少钢坯温降的保温辊道,在保温辊道的末端设有用于传送钢坯的夹送辊,在夹送辊的出料侧设有用于对钢坯进行轧制的首架轧机,在加热炉内从前往后设有输送钢坯的加热炉步进梁和加热炉悬臂辊道,在靠近加热炉出口的保温辊道端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在靠近夹送辊的保温辊道端部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在首架轧机的钢坯出口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所述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加热炉步进梁的PLC速度控制单元相连,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加热炉悬臂辊道的PLC速度控制单元以及保温辊道的PLC速度控制单元相连,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的信号输出端与首架轧机的PLC速度控制单元相连。
所述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与首架轧机的距离为一支钢坯的长度。
所述冷热金属检测器为激光对射型冷热金属检测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该微间隙轧制系统,在加热炉出口、夹送辊前、首架轧机后分别安装一套冷热金属检测器,用于准确检测钢坯的位置,并将各冷热金属检测器信号接入加热炉及轧机PLC系统内,根据控制要求利用PLC对出钢速度以及轧制速度进行控制,使下一支钢坯一直紧跟上一支钢坯行进,将轧制间隙缩短至1秒以内,减少了2秒的轧制间隙,约提高4%的棒材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坯1尾部处于位置S1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钢坯1尾部处于位置S2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钢坯2在轧制过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钢坯1尾部处于位置S3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原理图。
图中,1、加热炉,2、保温辊道,3、夹送辊,4、首架轧机,5、加热炉步进梁,6、加热炉悬臂辊道,7、第一冷热金属检测器,8、第二冷热金属检测器,9、第三冷热金属检测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石横特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5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