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悬臂箱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7083.8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153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03 |
发明(设计)人: | 董爱平;朱孟君;陈伟超;胡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04 | 分类号: | E01D2/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43006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斜腹板 加强肋 底板 悬臂板 本实用新型 大悬臂 加长板 直腹板 腹板 箱梁 一一对应设置 纵向间隔设置 横向延伸 减少材料 倾斜延伸 实体结构 室内空间 竖直延伸 桥面板 延伸 室内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悬臂箱梁,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腹板,腹板包括至少一个直腹板以及两个斜腹板,两个斜腹板分别由底板的两个端部倾斜延伸至顶板,直腹板位于两个斜腹板之间且由底板竖直延伸至顶板,顶板的两侧向外均延伸出悬臂板,悬臂板远离顶板的一侧延伸有加长板,悬臂板以及加长板的下方沿桥面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肋,第一加强肋为实体结构且横向延伸至斜腹板并与斜腹板结合,斜腹板对应的箱室内设置有第二加强肋,第二加强肋连接顶板以及斜腹板,第二加强肋与第一加强肋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位于对应斜腹板的两侧。本实用新型可大幅减少材料用量,减少结构自重,提高经济性,同时增大箱室内空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箱梁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悬臂箱梁。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桥梁的快速发展,桥梁宽度越来越大,从景观设计出发,大悬臂箱梁得到广泛应用。
箱梁悬臂板过大后,仅采用顶板横向预应力,已不能满足受力需求,往往需要在悬臂板下密集地设置加强肋,改变箱梁的传力模式,使得悬臂板受力满足要求。由于悬臂板下方的加强肋对两边的腹板具有局部作用力,造成腹板结构的不稳定,通常在两边的箱室内部设置与加强肋对应的横隔板,以平衡加强肋对腹板产生的局部作用力,这样虽然对结构局部受力有较大好处,但是加强肋设置密集,对应的横隔板数量很大,且每个横隔板均需要设置对应的人洞,设计、施工都很麻烦。因此需要对横隔板进行优化设计,减少材料用量,方便施工,提高经济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悬臂箱梁,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矮塔斜拉桥的直腹板箱梁混凝土用量大,结构自重大,经济性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悬臂箱梁,包括顶板、底板以及连接于顶板和底板之间的腹板,所述腹板包括至少一个直腹板以及两个斜腹板,两个所述斜腹板分别由所述底板的两个端部倾斜延伸至所述顶板,所述直腹板位于两个斜腹板之间且由所述底板竖直延伸至所述顶板,沿桥面横向所述顶板的两侧向外均延伸出悬臂板,所述悬臂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延伸有加长板,所述顶板、各所述悬臂板以及各所述加长板共同构成桥面板,所述悬臂板以及所述加长板的下方沿桥面板纵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加强肋,所述第一加强肋为实体结构且由所述加长板远离所述悬臂板的一侧横向延伸至所述斜腹板并与斜腹板结合,所述斜腹板对应的箱室内设置有第二加强肋,所述第二加强肋连接所述顶板以及所述斜腹板,所述第二加强肋与所述第一加强肋一一对应设置且分别位于对应所述斜腹板的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强肋的顶部与对应的加长板以及悬臂板的底部为一整体结构,所述第一加强肋的底部高于所述底板,且所述第一加强肋的厚度从靠近斜腹板的位置向另一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肋与斜腹板连接处的厚度与所述第一加强肋与斜腹板连接处的厚度一致。
进一步地,所述斜腹板对应的箱室内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加强肋对称设置的第三加强肋,所述第三加强肋连接所述顶板以及对应的直腹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加强肋和所述第三加强肋的形状均呈三角形。
进一步地,位于箱梁一侧的所述悬臂板和所述加长板的长度之和占桥面板总长度的1/5~1/4。
进一步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加强肋之间的间隔为3~4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708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