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体治理强化预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8210.6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6323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2 |
发明(设计)人: | 缪创业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粤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付静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污栅 围隔 强化预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 活性炭组件 沉水植物 水体治理 外围 生物膜 截留 微生物降解作用 污水排放口 细小悬浮物 有机物吸附 脱色 分散设置 内外两层 顺序布置 阴雨天气 碳纤维 氨氮 挂膜 茎叶 吸附 浊度 沉积 附着 去除 异味 溢出 沉淀 泥沙 杂物 抵抗 污水 削减 生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体治理强化预处理系统,包括隔污栅、分为内外两层设置的生物膜柔性围隔、碳纤维挂膜组件、活性炭组件、和沉水植物,并按依次远离污水排放口的顺序布置。本实用新型首先通过隔污栅,进行初步截留杂物;接着由隔污栅外围设置的生物膜柔性围隔,进一步对细小悬浮物及泥沙进行截留并吸附起到微生物降解作用;柔性围隔外围分散设置的活性炭组件则能对溢出污水进行有机物吸附,脱色去浊度,去除异味;系统最外围设置沉水植物,阴雨天气生态产氧的同时,实现二次SS沉淀,并有效抵抗沉淀物对茎叶表面的沉积和附着,同时削减氨氮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环境生态治理技术领域,涉及湖泊水体的生态修复技术,更为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水体治理强化预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水生态修复系统是在河流生态系统遭到了严重破坏的当今,生态治理念的提倡而应运而生。水生态修复技术注重对自然生态和自然环境的恢复和保护,是目前治理河道水生态的关键技术。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称为生态系统,完整的水生态系统包括水生植物群落和鱼、虾、螺、贝类、大型浮游动物等水生动物,以及种类和数量众多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等。水生态修复技术的具体内容是指利用培育的植物或培养、接种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和降解,净化水质,改善、修复水生物生存环境。作为目前来讲国际上常用的水体污染治理办法之一,水生态修复技术具有治污效果好、工程造价相对较低、运行成本低等优点。实践生活表明,对河流水环境的治理,必须采取污染源控制和水生态修复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截污治污、恢复生态”。
现金,应用于湖泊水体生态修复工程中,需要进行应急处理或重污染区域的强化处理。
水生态修复工程需要重点强化处理的区域包括:
1)水体进出水口,与外界水域连接处,持续的水体交换带来的污染冲击
2)水体周边的生活污水截污不完善,排污口污水排放点
3)持续暴雨,雨污溢流口汇入的雨污冲击
4)河涌治理黑臭污染段
此外,点源污染或水体进出水口处外界恶劣水体冲击的影响有:
1)造成水体浑浊;
2)降低DO;
3)带来包括高氨氮、H2S、亚硝酸盐、有害微生物群落等对水生动植物、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害物质;
4)大量营养盐的输入,很有可能滋生蓝绿藻爆发;
5)很有可能增加沉水植物表面的悬浮物等附着量,严重影响沉水植物生长。
由以上分析可知,点源污染区域及水体交界处水域是水生态修复工程中的重污染区域,急需重点强化处理及深度净化,解决重污染区域问题才能更好的实现整个治理水域水质改善达标至地表水质III类水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强化处理措施削减大部分污染物质,解决重污染区域的污染冲击,降低待修复水体的纳污负荷,保证水体的水质与水景效果的水体治理强化预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水体治理强化预处理系统,包括隔污栅、内层生物膜柔性围隔、外层生物膜柔性围隔、碳纤维挂膜组件、活性炭组件和沉水植物,所述内层生物膜柔性围隔设置于所述隔污栅外围,所述活性炭组件分散设置于所述内层生物膜柔性围隔外围,所述碳纤维挂膜组件设置于所述活性炭组件外围,所述外层生物膜柔性围隔设置于所述碳纤维挂膜组件外围,所述沉水植物设置于所述外层生物膜柔性围隔外围。
进一步作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隔污栅包括框架和钢栅条,所述钢栅条平行设置于所述框架内,所述隔污栅以与地面成60°的角度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粤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粤澄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82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废水循环再次利用装置
- 下一篇:一种污水微生物氧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