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29839.2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81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发明(设计)人: | 魏鹏飞;崔士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春凯迪汽车车身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18 | 分类号: | B60R19/18;B60R19/3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李泉宏 |
地址: | 130012 吉林省长春市汽***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撞梁 本实用新型 气体保护焊 后防撞梁 乘用车 吸能盒 汽车车身设计 双腔体结构 后部碰撞 螺栓固定 吸能结构 安装板 缓冲 溃缩 前部 吸能 车身 诱导 体内 制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属于汽车车身设计和制造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防撞梁吸能效果差的问题,在防撞梁的本体增加诱导溃缩式吸能结构,防撞梁本体腔体内为双腔体结构,防撞梁本体两侧增加吸能盒,通过气体保护焊方式连接。每个吸能盒前部通过气体保护焊的方式连接防撞梁安装板,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上。采用此结构防撞梁,在发生后部碰撞时,有效起到缓冲和保护乘员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车身设计和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防撞梁吸能方式都集中在吸能盒上,碰撞时主要作用集中在吸能盒上,防撞梁本体作用偏小。因此现有防撞梁吸能效果差,发生碰撞时,防撞梁本体缺少压溃结构,在发生后部碰撞或偏执碰撞时,吸能作用不明显,给乘员带来了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防撞梁吸能效果差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由后防撞梁本体1、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后防撞梁右连接板4、后防撞梁左连接板5构成,
后防撞梁本体1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分别通过后防撞梁右连接板4和后防撞梁左连接板5固定安装在车身后方;所述的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采用诱导溃缩式吸能盒。
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通过气体保护焊方式连接在后防撞梁本体1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在防撞梁的本体增加诱导溃缩式吸能结构,防撞梁本体腔体内为双腔体结构,防撞梁本体两侧增加吸能盒,通过气体保护焊方式连接。每个吸能盒前部通过气体保护焊的方式连接防撞梁安装板,并通过螺栓固定在车身上。采用此结构防撞梁,在发生后部碰撞时,有效起到缓冲和保护乘员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中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乘用车后防撞梁,由后防撞梁本体1、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后防撞梁右连接板4、后防撞梁左连接板5构成,
后防撞梁本体1两端分别固定安装有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分别通过后防撞梁右连接板4和后防撞梁左连接板5固定安装在车身后方;所述的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采用诱导溃缩式吸能盒。后防撞梁右吸能盒2和后防撞梁左吸能盒3通过气体保护焊方式连接在后防撞梁本体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春凯迪汽车车身设计有限公司,未经长春凯迪汽车车身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298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防撞效果好的钢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防碰撞功能的校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