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索鞍用鞍槽压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1615.5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8576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发明(设计)人: | 黄安明;张旭;陈龙;石红昌;杨芙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阳天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14 | 分类号: | E01D19/14;E01D2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06 | 代理人: | 王统国 |
地址: | 618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紧梁 鞍槽 施压 索鞍 螺栓 螺纹孔 槽路 本实用新型 橡胶垫块 压紧装置 主缆 匹配 螺纹结构连接 施工技术难度 填充物 顶部结构 宽度轮廓 螺纹结构 螺纹连接 上下方向 抵接 顶面 下端 下压 升降 架设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索鞍用鞍槽压紧装置,包括压紧梁,所述压紧梁对应于索鞍的顶部结构,且压紧梁具有匹配于鞍槽的施压段,所述压紧梁的施压段上开设有多个对应于鞍槽内的各槽路的螺纹孔,压紧梁施压段上的每个螺纹孔以螺纹结构连接有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能够以螺纹结构在压紧梁施压段的对应螺纹孔内进行上下方向的位移升降,螺纹连接在压紧梁施压段上的每根调节螺栓的下端抵接有处在压紧梁施压段下方的橡胶垫块,所述橡胶垫块的宽度轮廓匹配于鞍槽内的对应槽路的轮廓。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对索鞍鞍槽内各槽路填充物顶面形成有效下压接触,保障主缆在鞍槽内的抗滑效果,这样有利于提高主缆在索鞍鞍槽内架设的灵活性,降低施工技术难度,可靠实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索桥索鞍用的鞍槽压紧装置-即压紧梁及其组件结构。
背景技术
在悬索桥的结构中,其整体设计是基于主缆在索鞍(包括主索鞍和散索鞍)鞍槽内不产生滑动的基本假设,因而,悬索桥在成桥后的服役过程中亦是不允许主缆在索鞍鞍槽内滑动的。根据行业规范的技术要求,为了使悬索桥的主缆在索鞍鞍槽内达到抗滑效果,需要在索鞍鞍头上设置能够对鞍槽内的主缆施加下压力及增大摩擦力的压紧装置,以达到主缆在索鞍鞍槽内的抗滑之效。
参见图1所示,悬索桥索鞍用的现有鞍槽压紧装置主要由压紧梁1和橡胶垫板2组成。其中,压紧梁1的具体结构形式较多,非某一特定结构形式,但是,根据各种结构形式压紧梁与索鞍的配合结构,通常可以将压紧梁总结为:压紧梁1对应于索鞍3的顶部结构而在横向上具有左端连接头、中部施压段和右端连接头,压紧梁1的左端连接头和右端连接头分别通过多根锁紧螺栓而连接固定在索鞍3顶部,压紧梁1的中部施压段横跨索鞍3的鞍槽、其是匹配于索鞍3鞍槽宽度轮廓的,通常是能够延伸进鞍槽内的、并处在鞍槽内的各隔板4上方。橡胶垫板2为匹配于压紧梁1施压段的整体板块结构,即橡胶垫板2是匹配于索鞍3鞍槽宽度轮廓的条板状结构,在上下方向上能够沿着鞍槽宽度而覆盖鞍槽内的所有隔板4。
参见图1所示,在悬索桥建设时,主缆索股5架设于索鞍3的鞍槽内的各槽路(鞍槽内的各隔板4分隔而成的鞍槽空间即为槽路)内,使主缆索股5在鞍槽的对应槽路内形成索股列,基于主缆的横截面为圆形或近圆形结构,架设于鞍槽各槽路内的索股列在高度方向上是不等高的,为了使索鞍3顶部后期所连接的压紧装置施加的下压力能够作用于各索股列,鞍槽内的部分或全部槽路内需要填充锌填块6,如此将鞍槽内的各槽路填充满,以便各槽路内的填充物(包括索股列、锌填块6)能够与压紧装置形成直接下压接触。在设计理论上,要求鞍槽各槽路内的填充物的顶面需要齐平或略高于鞍槽内的隔板4顶端,并使鞍槽各槽路内的填充物的顶面处在同一平面上,这样就能使连接在索鞍3顶部的压紧装置的整块橡胶垫板2直接地有效压紧各槽路内的填充物,对各槽路内的填充物施加向下压力的同时而提高摩擦力,达到主缆在索鞍3鞍槽内抗滑效果。
然而,在实际作业中,由于不可避免而出现的主缆钢丝直径公差、鞍槽尺寸公差以及现场主缆索股安装精度等因素的直接影响,索鞍鞍槽的各槽路在最终的填充完毕后,所有填充物的顶面在鞍槽内较难形成完整的平面,从而容易出现如下三种可能的技术状况以影响上述压紧装置下压力和摩擦力对鞍槽内主缆的施加:
状况一,参见图2所示,鞍槽各槽路内的锌填块6在填充完毕后,部分或全部槽路内的填充物顶面高度低于理论设计值,即部分或全部槽路填充物的顶面高度低于隔板4顶端,索鞍3顶部所连接压紧装置的压紧梁1下压下的橡胶垫板2由隔板4顶端支撑,即压紧梁1下压的橡胶垫板2坐落在了隔板4顶端而没有与顶面高度较低的槽路内的填充物接触,使顶面高度较低的槽路内填充物与橡胶垫板4之间形成空隙A,该空隙A的存在而影响了压紧装置对各对应槽路内填充物压紧的作用力,使得压紧装置的下压力没有能够有效地作用在主缆上,这样的抗滑效果显然是不到位的。当然,此种状况在业内是有解决措施的,通常是在前述空隙A的位置补填锌填块来消除空隙,以确保各槽路内的填充物均能够与压紧装置的橡胶垫板2有效接触,但这一措施非常繁琐,会影响正常工期及增加施工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阳天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德阳天元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161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