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3571.X | 申请日: | 2018-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913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26 |
发明(设计)人: | 黄钰航;罗嘉豪;谢奇旭;谭发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崇越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01/14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关家强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废水 废水回收槽 废水 第二反应槽 第二处理装置 第一处理装置 固液分离单元 离子交换树脂 第一反应槽 废水反应 氟离子 本实用新型 反应药剂 固液分离 药剂储存 回收 固态物 低氟 传输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包含第一处理装置及第二处理装置;第一处理装置包含去氟药剂储存槽、第一反应槽、固液分离单元及第一废水回收槽;第一反应槽接收第一废水,反应药剂与第一废水反应后形成回收废水,固液分离单元将回收废水进行固液分离后形成固态物及第一反应废水,第一废水回收槽接收第一反应废水;第二处理装置包含第二反应槽及第二废水回收槽;第二反应槽内设置离子交换树脂,第二反应槽接收第二废水,离子交换树脂与第二废水反应形成第二反应废水,第二废水回收槽接收第二反应废水,并传输第二反应废水至第一废水回收槽,使第一反应废水与第二反应废水混合形成低氟浓度的废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处理设备,尤指一种可降低废水中氟离子浓度的设备。
背景技术
习知含氟化物废水的处理方式,是经由除氟药剂与废水化学反应后,将废水中的溶解性氟化合物转变成不溶性固体物,接着以固液分离的方式使不溶性固体物与溶液分离,如此得将原本存在于废水中的氟化合物加以去除。然而,采用此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氟化合物,废水中的氟化合物的浓度仍大于10mg/L,并无法符合日趋严格的工业环境保护规范的要求。
另一种习知含氟化物废水的处理方式,系准备氟化物交换树脂,将废水中的溶解性氟化合物吸附至树脂,以达到将氟化合物自废水中去除的效果,当树脂吸附饱和后,再以选定的再生液进行树脂再生,将原本吸附在树脂上的氟脱离,此处理后的溶液则委外清运,若采用此方式,能将废水中的氟化合物的浓度降低至小于1mg/L。然而,以此方式处理,受限于树脂对于氟化合物吸附总量不高,为了避免树脂需反复的经再生程序,此废水处理方式仅适用于废水中氟化合物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应用领域较为局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包含第一处理装置及第二处理装置。
第一处理装置包含去氟药剂储存槽、第一反应槽、固液分离单元及第一废水回收槽,第一反应槽分别与去氟药剂储存槽、固液分离单元连通,固液分离单元与第一废水回收槽连通。
第一反应槽接收第一废水,去氟药剂储存槽存有反应药剂并将去氟药剂储存槽输送至第一反应槽,反应药剂与第一废水反应后形成回收废水,固液分离单元接收回收废水,并进行固液分离处理后形成固态物及第一反应废水,第一废水回收槽接收第一反应废水。
第二处理装置包含第二反应槽及第二废水回收槽,第二反应槽与第二废水回收槽连通,第二废水回收槽与第一废水回收槽连通。
第二反应槽内设置离子交换树脂,第二反应槽接收第二废水,离子交换树脂与第二废水反应形成第二反应废水,第二废水回收槽接收第二反应废水,并传输第二反应废水至第一废水回收槽,使第一反应废水与第二反应废水混合形成低氟浓度的废水。
如上述的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处理装置还包含再生药剂储存槽及含氟废液储存槽,再生药剂储存槽与第二反应槽连通,含氟废液储存槽与第二反应槽连通,其中,再生药剂储存槽存有再生药剂,再生药剂储存槽输送再生药剂至第二反应槽与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形成含氟废液,第二反应槽输送含氟废液至含氟废液储存槽。
如上述的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在一实施例中,含氟废液储存槽还与第一反应槽连通,输送含氟废液至第一反应槽。
如上述的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装置进一步包含搅拌单元,搅拌第一废水回收槽中的第一反应废水及第二反应废水。
如上述的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装置进一步包含再生废水集中槽,与第一废水回收槽连通,接收树脂再生含氟废液。
如上述的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处理装置进一步包含搅拌器,搅拌第一反应槽内的液体。
如上述的降低废水氟离子浓度的设备,在一实施例中,离子交换树脂为粒状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崇越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崇越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35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移动式油田污水处理装置
- 下一篇:二级油水分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