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变形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5653.8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322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25 |
发明(设计)人: | 孔庆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孔庆昆 |
主分类号: | G01B21/32 | 分类号: | G01B21/3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50 天津市滨海新区***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管 变形监测装置 下端 钢筋 上端 钢圈 底座 焊接 本实用新型 嵌入式设置 垂直固定 底座连接 监测装置 使用寿命 由内向外 测筒 测量 | ||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变形监测装置,其具有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垂直固定设置钢筋,所述的钢筋与底座连接处焊接钢圈,所述的钢筋的上端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第一钢管、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所述的第一钢管下端、第二钢管下端和第三钢管下端均焊接设置钢圈,所述的第三钢管的上端嵌入式设置测筒。该新型变形监测装置,结构简单,测量简单,使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便于广泛使用和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测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新型变形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围岩开挖后的变形监测对于隧道的信息化施工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用于隧道开挖后的变形监测装置存在以下缺点:测量精度不高,多测点的反算会引起误差传递,误差的积累,从而影响到测量的整体精度;隧道内施工环境的限制,这些结构的实际操作性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狭长的隧道中。
综上所述,研发出一种用于隧道变形监测的装置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变形监测装置,结构简单,测量简单,使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便于广泛使用和推广。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变形监测装置,具有底座,所述的底座上垂直固定设置钢筋,所述的钢筋与底座连接处焊接钢圈,所述的钢筋的上端由内向外依次套设第一钢管、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所述的第一钢管下端、第二钢管下端和第三钢管下端均焊接设置钢圈,所述的第三钢管的上端嵌入式设置测筒。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钢管、第二钢管和第三钢管三根钢管外壁上均套设PVC套管。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PVC套管为一端封闭一端开口的管状结构。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钢筋的直径为16mm,长度为4m。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钢管内径为20mm,长度为3m。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钢管内径为29mm,长度为2m。
进一步说明,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三钢管内径为32mm,长度为1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变形监测装置,结构简单,测量简单,使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便于广泛使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各传递杆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各钢管套管间套接关系的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号为:1、底座,2、钢筋,3、钢圈,4、第一钢管,5、第二钢管,6、第三钢管,7、测筒,8、PVC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孔庆昆,未经孔庆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5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