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39235.6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8708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杨当寿;李维薇;陈泉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M3/00 | 分类号: | A01M3/00;B07B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31 | 代理人: | 李宏伟 |
地址: | 650000 ***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昆虫标本 初级筛选 收集器 腐殖质 本实用新型 不锈钢钢圈 收集器入口 地表 土壤表层 内表面 收集网 下端 上端外表面 过滤装置 金属筛网 昆虫收集 帆布层 扶手柄 收集瓶 两层 昆虫 野外 筛选 透明 观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包括初级筛选网,所述初级筛选网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收集器入口,所述收集器入口的四周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不锈钢钢圈,所述一号不锈钢钢圈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扶手柄,所述初级筛选网的下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金属筛网,所述初级筛选网的下端外表面连接有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设有初级筛选网、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与透明帆布层,通过两层过滤装置的筛选,将生活于土壤表层腐殖质中的昆虫收集到收集瓶中,使用安全便捷,适用于野外对土壤表层腐殖质中昆虫的收集,能在收集过程中观察昆虫标本,带来更好的使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用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
背景技术
近年的研究表明,地球上的昆虫可能达1000万种,约占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半,不过目前被命名的昆虫只有100多万种,即便这样也占动物界已知种类的三分之二。随着昆虫研究及昆虫防治工作的深入,对昆虫标本的采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昆虫种类的繁多,生活习性差别较大,对不同种类昆虫的采集方式各异。
目前针对生活于林下枯枝落叶及土壤表面腐殖层昆虫的采集常常是通过大量收集枯枝落叶及土壤腐殖层后再进行人工筛选,工作量大,标本采集效率低,而且腐殖层中及昆虫携带的病原微生物易对采集人员带来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包括初级筛选网,所述初级筛选网的上端外表面设置有收集器入口,所述收集器入口的四周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不锈钢钢圈,所述一号不锈钢钢圈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扶手柄,所述初级筛选网的下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一号金属筛网,所述初级筛选网的下端外表面连接有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所述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的上端四周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不锈钢钢圈,所述二号不锈钢钢圈的一侧外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扶手柄,所述二号不锈钢钢圈的下端设置有收紧绳索,所述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的下端内表面固定安装有二号金属筛网,所述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的外表面设置有透明帆布层,所述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器出口,所述收集器出口的下端外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的下端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收集瓶。
优选的,所述收紧绳索的一侧设置有拉绳索头,所述收紧绳索的内表面与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的外表面滑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初级筛选网的下端外表面通过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与收集器出口的上端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收集器出口的下端外表面通过连接口与收集瓶的上端外表面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所述一号金属筛网与二号金属筛网的网格口径不一,可根据收集目标决定。
优选的,所述初级筛选网与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的外表面均为防水帆布,所述一号金属筛网与二号金属筛网均为不锈钢筛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通过设置的初级筛选网,能够在进行昆虫标本收集时通过晃动将枯枝落叶等大型物体筛掉,省去一定的麻烦,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通过设置的次级昆虫标本收集网,可以便于上层腐殖质中的昆虫逐渐爬出并掉入到下层,最终进入收集瓶中,有利于人们的使用,透明帆布层的设置,可以在对昆虫标本进行收集过程中观察昆虫标本,具有一定的有利影响,整个昆虫标本收集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地表腐殖层昆虫标本收集器初级筛选网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392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蜂巢摘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全可靠的电蚊拍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