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车间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1006.8 | 申请日: | 2018-08-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268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5 |
发明(设计)人: | 吴波;郑兴超;刘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施利(宁陵)化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D1/34 | 分类号: | F22D1/34 |
代理公司: | 郑州红元帅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7 | 代理人: | 杨妙琴 |
地址: | 4767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软水箱 扩容器 余水回收箱 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 蒸汽管 化肥生产设备 水汽分离机构 车间 高温蒸汽 水汽混合 外界连通 进气管 排气管 排气口 排水口 穿出 外排 连通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间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软水箱,所述装置还包括余水回收箱和设有水汽分离机构的扩容器;所述扩容器设置在软水箱上方且扩容器底部的排水口与软水箱连通,所述扩容器的排气口通过蒸汽管与软水箱连接,且蒸汽管穿出软水箱后与余水回收箱的进气管连接,且余水回收箱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水汽混合液进入软水箱时对软水箱造成的冲击,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高温蒸汽直接外排所造成的热能浪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肥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车间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化肥生产需要高温环境,所以现有生产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冷凝水,现有技术中多为将冷凝水和高温水蒸气通过设有疏水阀组管道引入锅炉房软水箱内,而管道内带压力的水汽混合液进入软水箱内会对软水箱里的水进行冲击,致使软水箱产生严重的震动,安全隐患较大;同时进入软水箱中的水汽混合液里的冷凝水留在了软水箱,高温蒸汽则由软水箱上的排气管直接排入大气,造成热能的严重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车间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水汽混合液进入软水箱时对软水箱造成的冲击,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高温蒸汽直接外排所造成的热能浪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车间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包括软水箱,所述装置还包括余水回收箱和设有水汽分离机构的扩容器;所述扩容器设置在软水箱上方且扩容器底部的排水口与软水箱连通,所述扩容器的排气口通过蒸汽管与软水箱连接,且蒸汽管穿出软水箱后与余水回收箱的进气管连接,且余水回收箱通过排气管与外界连通。
优选的,所述蒸汽管位于软水箱内的管体上设有热交换器,热交换器与软水箱内的液体接触设置。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有U型凝水段。
优选的,所述余水回收箱通过设有水泵的排水管与软水箱连通。
优选的,所述扩容器为高1500mm,Φ1400mm的圆柱状结构。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如下:
将车间回气以切线状态排入扩容器,使水汽混合液在扩容器内壁上旋转缓冲,以消除冲击力,解决软水箱震动的问题;水汽混合液经过水汽分离机构分离后,其中的冷凝水在扩容器内壁积累一定量后自由流入下面的软水箱,而高温蒸汽则进入蒸汽管中,并最终引入余水回收箱的进气管,高温蒸汽在蒸汽管中流动时,通过软水箱6中的热交换器将热量传递至软水箱中的软水,以对软水进行加热;
高温蒸汽经过热交换后,会产生冷凝水和少量余汽,并最终通过进气管排入余水回收箱中,由于进气管上设有U型凝水段,所以进入进气管的余气到达U型凝水段处时,会再次发生冷凝并分离水汽,最终进去余水回收箱内的气态水极少,并从排气管排出。
余水回收箱内的冷凝水通过水泵打入软水箱中,实现重复利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可以有效降低水汽混合液进入软水箱时对软水箱造成的冲击,同时也大幅度降低了高温蒸汽直接外排所造成的热能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一种用于车间蒸汽冷凝水回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施利(宁陵)化肥有限公司,未经嘉施利(宁陵)化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10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