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数控车床系统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5464.9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459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发明(设计)人: | 陈锡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微控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414 | 分类号: | G05B19/4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528305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并行 芯片 引脚 达林顿管 继电器 输出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 系统继电器 输出信号 数控车床 串行数据信号 移位时钟信号 控制器端口 控制电路 控制线圈 清零信号 输出使能 输入引脚 锁存信号 复位 布线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具体涉及数控车床系统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包括CPU,串行转并行芯片,达林顿管和继电器,CPU的SCK移位时钟信号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SCK引脚相连,CPU的LCK锁存信号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LCK引脚相连,CPU的OE输出使能信号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OE引脚相连,CPU的CLR复位清零信号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CLR引脚相连,CPU的SD1、SD2、SD3、SD4串行数据信号分别与串行转并行芯片中的SDL引脚相连,串行转并行芯片的输出信号依次接入达林顿管的输入引脚,达林顿管的输出信号依次进入继电器的控制线圈;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控制器端口利用率较低、布线麻烦的缺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控制电路,具体涉及数控车床系统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数控车床是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数控机床之一,它主要用于轴类零件或盘类零件的内外圆柱面、任意锥角的内外圆锥面、复杂回转内外曲面和圆柱、圆锥螺纹等切削加工,并能进行切槽、钻孔、扩孔、铰孔及镗孔等。
数控机床是按照事先编写的加工程序,自动对被加工零件进行加工。我们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刀具的运动轨迹、位移量、切削参数以及辅助功能,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程序单中的内容记录在控制介质上,然后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实现对零件的自动加工。
传统的数控车床系统的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是一根信号线控制一个输出继电器,但是当输出继电器较多时,就需要较多的控制信号线,比如有32个输出继电器时,就需要32根信号线,这样对CPU的IO端口占用就比较多,同时对电路板的走线要求也比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数控车床系统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能够有效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控制器端口利用率较低、布线麻烦的缺陷。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数控车床系统继电器输出控制电路,包括CPU,串行转并行芯片,达林顿管和继电器,所述CPU的SCK移位时钟信号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SCK引脚相连,所述CPU的LCK锁存信号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LCK引脚相连,所述CPU的OE输出使能信号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OE引脚相连,所述CPU的CLR复位清零信号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CLR引脚相连,所述CPU的SD1、SD2、SD3、SD4串行数据信号分别与串行转并行芯片中的SDL引脚相连,所述串行转并行芯片的输出信号依次接入达林顿管的输入引脚,所述达林顿管的输出信号依次进入继电器的控制线圈。
优选地,所述CPU的SD1、SD2、SD3、SD4为8路串行数据信号。
优选地,所述串行转并行芯片包括U2、U3、U4、U5,所述CPU的SD1串行数据信号与U2的SDL引脚相连,所述CPU的SD2串行数据信号与U3的SDL引脚相连,所述CPU的SD3串行数据信号与U4的SDL引脚相连,所述CPU的SD4串行数据信号与U5的SDL引脚相连。
优选地,所述串行转并行芯片的输出信号依次通过下拉电阻接入GND。
优选地,所述OE输出使能信号无效时,串行转并行芯片的输出信号全部为高阻态,通过下拉电阻使达林顿管的输出信号均为低电平。
优选地,所述达林顿管的数量与串行转并行芯片的数量相同。
优选地,所述CPU的型号为EP2C8F256,所述串行转并行芯片的型号为74HC595D。
(三)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微控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微控工业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546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