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妇科肿瘤诊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6015.6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0040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1 |
发明(设计)人: | 刘洋;孙春意;卿清;许长俊;黄娅娟;李岱株;祝娟;沈凡煜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55 | 分类号: | A61B5/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650101***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升降台 固定框架 磁共振成像装置 旋转盘 立柱 底座 多功能妇科 肿瘤诊断 闭合端 防辐射 上端 挡布 安装固定框架 安装固定柱 本实用新型 结果准确性 妇科肿瘤 上固定柱 旋转轴承 医疗机构 固定柱 开口端 上台面 检测 护板 开合 可调 内环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多功能妇科肿瘤诊断装置,包括底座、升降台、旋转盘、固定框架、磁共振成像装置、显示单元和防辐射挡布,所述底座上固定柱高1.3‑1.5m的立柱,立柱上端安装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为U型架,闭合端内侧安装磁共振成像装置,且闭合端上端安装显示单元,固定框架对侧的开口端装有开合护板,固定框架上下端安装防辐射挡布;所述立柱前侧的底座上安装升降台,升降台的上台面安装固定柱,固定柱与旋转盘下端的旋转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患者站可调高度的升降台的旋转盘上,磁共振成像装置对局部的妇科肿瘤位置进行检测,可全方位进行检测并在显示单元显示保证结果准确性;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高效快捷,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多功能妇科肿瘤诊断装置。
背景技术
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癌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某一个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其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的疾病,患肿瘤疾病的死亡率位于各种疾病的首位。妇科肿瘤疾病分布范围较小,而妇科患者在进行肿瘤诊断分析时,通常采用的检测装置为全身性核磁共振成像诊断,这种检测装置不能针对性的进行诊断成像,影响后期的病情判断,大幅增加了病情判断的偶然性,长此以往,不仅对病情诊新的不准确性增加,直接影响病人病情的及时治疗,甚至威胁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增加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中国专利CN206576866U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妇科肿瘤诊断装置,CN205458681U公开妇科肿瘤装置,对人体的局部进行检测,高效快捷的实现对于妇科肿瘤的检测;但是,在使用时,CN205458681U的妇科肿瘤诊断装置在对于局部检测时不方便,同时对于辐射的把控不能得到预控;而CN206576866U的多功能妇科肿瘤诊断装置则需要患者躺下之后调整位置来实现诊断,在门诊或常规检测时也极为不便,不便于全方位的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测以提早获取肿瘤情况,而进行早期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妇科肿瘤诊断装置,使用时患者站可调高度的升降台的旋转盘上,磁共振成像装置对局部的妇科肿瘤位置进行检测,可全方位进行检测并在显示单元显示保证结果准确性;其结构设计合理、操作高效快捷,适合医疗机构推广使用。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多功能妇科肿瘤诊断装置,包括底座、升降台、旋转盘、固定框架、磁共振成像装置、显示单元和防辐射挡布,
所述底座上固定柱高1.3-1.5m的立柱,立柱上端安装固定框架,固定框架为U型架,闭合端内侧安装磁共振成像装置,且闭合端上端安装显示单元,固定框架对侧的开口端装有开合护板,固定框架上下端安装防辐射挡布;
所述立柱前侧的底座上安装升降台,升降台的上台面安装固定柱,固定柱与旋转盘下端的旋转轴承的内环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有电源线并与电源插头连接,为磁共振成像装置和显示单元供电。
优选的,所述固定框架高度为20-30cm、长度为40-50cm,固定框架的内壁均垫有防辐射垫,固定框架的开口端通过合页安装开合护板,开合护板通过榫卯结构锁定。
优选的,所述防辐射挡布上开设圆弧形开口,其一端与固定框架固定,另一端通过魔术贴或弹力带与固定框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盘的边缘位置设计有旋转调节柱,下端固定安装旋转轴承。
优选的,所述磁共振成像装置内部设有离子发生器,所述离子发生器右侧设有控制干扰线管,离子发生器内部设有聚集反应层,所述聚集反应层下侧设有扩散通道,所述扩散通道下侧设有均匀发生探头。
优选的,所述升降台上安装调节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未经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601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颅内深部电极
- 下一篇:一种改进驱动机构的呼气峰流速仪检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