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医疗针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7645.5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9575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05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珍;杨丽;薄海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5/32 | 分类号: | A61M5/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坤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1 | 代理人: | 黄耀钧 |
地址: | 1000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针梗 针头 活动圆筒 上折叠杆 下折叠杆 铰接连接 本实用新型 新型医疗 卡扣 套筒 保护装置 上下移动 挡板 固定头 针刺伤 外部 中空 套在 凸起 丢弃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针梗、套筒、上折叠杆、下折叠杆,所述的针头上方中心位置设有针梗固定头,针梗固定头上设有针梗;所述的针头上铰接连接有下折叠杆,下折叠杆铰接连接有上折叠杆,上折叠杆末端中间铰接连接有活动圆筒,活动圆筒为中空设计,活动圆筒套在针梗上,活动圆筒可在针梗上下移动;所述的下折叠杆设有两个针梗挡板;所述的上折叠杆外部设有卡扣,针头设有与卡扣相卡的凸起;所述的针梗外部套有套筒。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在针头丢弃的时候有一个保护装置对针头进行保护,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医疗针。
背景技术
注射器的使用非常普遍,传统的针头在丢弃的时,针头是裸露的,容易对医护人员造成针刺伤。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医疗针,既能满足抽药、注射等临床需求,又能在使用完毕锁定针头,避免针刺伤的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新型医疗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针梗、套筒、上折叠杆、下折叠杆,所述的针头上方中心位置设有针梗固定头,针梗固定头上设有针梗,针梗、针梗固定头和针头为中空设计用于液体引流使用;所述的针头上铰接连接有下折叠杆,下折叠杆铰接连接有上折叠杆,上折叠杆末端中间铰接连接有活动圆筒,活动圆筒为中空设计,活动圆筒套在针梗上,活动圆筒可在针梗上下移动;
所述的下折叠杆设有两个针梗挡板;所述的上折叠杆外部设有卡扣,针头设有与卡扣相卡的凸起;所述的针梗外部套有套筒。
优选的:所述针头下方为针栓,针栓用于连接注射器。
优选的:所述套筒为上端封口的管状设计,所述的套筒内径与针梗固定头外径相同,套筒与针梗固定头之间为过盈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以对丢弃的针梗进行保护,设有的两个针梗挡板,对针梗进行左右两边固定,在使用完毕后可锁定针梗,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同时在没有开启上折叠杆与下折叠杆进行保护的时候,有卡扣将上折叠杆、下折叠杆固定住防止其弹开对使用针头注射的时候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丢弃时上折叠杆和下折叠杆开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未使用时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开套筒后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头、11-针栓、12-凸起、13-针梗固定头、2-针梗、3-套筒、4- 上折叠杆、41-下折叠杆、42-活动圆筒、43-卡扣、44-针梗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764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