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制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21247768.9 | 申请日: | 2018-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8965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11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满;向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25B1/10 | 分类号: | C25B1/10;C25B9/04;C25B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元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11308 | 代理人: | 黎昌莉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制氢装置 光伏 本实用新型 光伏组件 电解水 太阳光 制氢 太阳能转化 太阳灶壳体 制氢反应器 采光组件 产氢效率 电解制氢 光伏发电 反应器 氢气 非连续 隔离膜 控电器 正负极 氢能 氧气 储存 发电 应用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水制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制氢装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制氢装置,采光组件可根据太阳光调节太阳灶壳体的朝向,并将太阳光集中于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发电后用于制氢反应器电解水制氢。控电器的应用有助于维持产氢效率的稳定。反应器有隔离膜,可分别在正负极收集氧气和氢气,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制氢装置可完成高效的光伏发电和电解制氢过程,将非连续、能量密度低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连续可储存的氢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解水制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伏制氢装置。
背景技术
氢气,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极易燃烧,无色透明、无臭无味的气体。它作为可以一种清洁高效的燃料使用。氢燃烧的产物是水,不会对环境造成任何污染。同时,氢燃烧的热值高居各种燃料之冠,据测定,每千克氢燃烧放出的热量为1.4*108J,为石油热值的3倍多。目前,氢燃料不仅在航空航天项目中用于推进火箭,还可以用于新能源汽车,未来有望成为一种非常重要的可持续能源。
如今,绝大多数的氢气制备是通过一种称为“甲烷水蒸气重整”的工艺,从天然气中提取出来,但缺点是它会同时释放出二氧化碳。电解水也是产生氢气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不会生成二氧化碳。它将水(H2O)通过电流电解生成氧气(O2)和可作为燃料的氢气(H2)。电流通过水时,在阴极通过还原水形成氢气;在阳极则通过氧化水形成氧气,氢气生成量大约是氧气的两倍。
氢能作为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和助燃剂还原剂,在很多地方已经得到了工业应用。其在使用过程中不仅效率很高,热值大,最终产物水对环境没有任何污染,被普遍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清洁能源。而太阳能电解水制氢通过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电解水制氢的技术,将非连续、能量密度低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连续可储存的氢能。系统投入和产出都是洁净能源,为解决能源和环境危机提供一个很好的方向。
因此开发一种光伏制氢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伏制氢装置,完成高效的光伏发电和电解制氢的过程,将非连续、能量密度低的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连续可储存的氢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光伏制氢装置,其包含采光组件(1),光伏组件(2),控电器(3)和制氢反应器(4),所述光伏组件(2)设置于所述采光组件(1)的聚光焦点处;
所述采光组件(1)包括底座(15),所述底座(15)上安装有电机(14),所述底座(15)内部设置有控制器和与所述控制器连接且用于驱动电机(14)转动的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14)的转轴上安装有转向器(13),所述转向器(1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太阳灶壳体支架(12),所述太阳灶壳体支架(12)上固定安装有太阳灶壳体(11)和位于所述太阳灶壳体(11)内侧的光伏支架(16),所述光伏支架(16)上固定安装有光伏组件(2),所述太阳灶壳体(11)上设置有太阳光线跟踪传感器(17),所述太阳光线跟踪传感器(17)的信号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相接,所述光伏组件(2)与所述控电器(3)电性连接,并通过所述控电器(3)连接反应电极正极(46)和反应电极负极(47),所述反应电极正极(46)和负极(47)固定于所述制氢反应器(4)的顶部并延伸向内部,所述反应器(4)内部设置有隔离薄膜(49),上部反应电极正极(46)一侧开设有氧气出口管(43),所述反应器(4)的上部反应电极负极(47)一侧开设有氢气出口管(42);
所述反应电极正极(46)为氧化铱电极,所述反应电极负极(47)为铂电极。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光伏电解水制氢装置,采光组件可根据阳光调节太阳灶壳体的朝向,并将阳光集中于光伏组件,光伏组件发电后用于制氢反应器电解水制氢。反应器有隔离膜,可分别在正负极收集氧气和氢气,并进一步除水、干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212477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吸氢机
- 下一篇:一种碳渣火法熔炼炉内部砌筑结构